第874页

这时在兰卡斯特总部的朱胡安,却没有如韩四想象的那样,准备放弃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奥克拉荷马州的打算。这三个州可是农业大州!已经开发出来的耕地就有一亿亩以上,大量的棉花和小麦已经播种下去,现在长势可非常良好,只要熬到秋天收获的季节,在北美中部战场上作战的东华军至少几年不用为粮食问题操心。

而且现在全局尚算稳定,密苏里河一线美军的攻势已经放缓。看来他们也很难承受一天成功20000人的巨大伤亡了。至于堪萨斯城一带也算安静,联盟军没有任何积极的行动,陈玉成的二十万大军当足以应付。朱幸义也带着第六集团军的25万人上来了,这些部队都是中、日、朝三国军队的精锐,训练和装备还是有保证的,战斗力当不在东华的精锐师团之下。

所以朱胡安还是有本钱可以把这场代价高昂的消耗战打下去的——他相信,老美的日子也一样难过,现在就是在比意志,谁先承受不住谁就会输掉这一局。等打完这场大会战,总会有几个月的休整期,那样就有时间巩固密苏里河防线的防御了。

现在唯一让他担心的,还是美军实行大范围的机动!北美的铁路网实在太方便了,军队利用铁路完全可以实行大范围的机动,这样的机动能力是过去依靠步行和战马行军的军队所难以想象的。换句话说,美国人可能迂回的方向并不一定是密苏里州,完全可以从南方的德克萨斯州和北面的南达科他州同时直插东华的大后方!

从地图上看,现在东华军占据的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奥克拉荷马州不就是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吗?如果自己是威廉·谢尔曼的话,多半会发动一场这样的大迂回作为1875年的收官之役。而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呢?

第1344章 长途奔袭

北美中部的地形是异常开阔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称为险要的地形。在白人到达这里之前,这里就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倒是和中亚草原、蒙古草原的地形类似,理论上说是非常有利于大军奔袭的。所谓的大大兵团机动作战根本不应该是个难题,在上一次北美战争中就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大兵团机动作战的经典战例。但是十年的铁路建设却让脱离铁路线的机动作战成为了难题,因为没有铁路线支撑的军队是很难对付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获得支援的军队。所以在北美战争开始之前,无论是美利坚帝国还是东华王国,都盘算着要利用铁路快速调集军队给予敌人致命一击。但是现在双方已经打成了硬碰硬的胶着,想要打破僵局的话,大概只有想办法让部队脱离铁路线进行机动了。

朱胡安已经把他的想法和身边的高参们说过了,还专门组织了几次兵棋推演。不过无论怎么推演,结果都是一样的,有铁路线支撑的一方可以轻而易举将没有铁路线支撑的机动兵团打得满地找牙——无论是东华、美利坚帝国还是美利坚联盟国在修建铁路的时候,都考虑到了大规模运兵的需要。几条关键的铁路干线都不惜工本修成四条铁轨并列,运输能力可都是非常惊人的。

但是胡安的直觉还是告诉他,美国人一定会想办法打破眼下的僵局。因为人命对东华来说不过是太平洋上的运输量的问题,不过是上海、广州的造船工厂的生产问题。而对美国人来说,生产一个活的美国佬去替代一个死了的美国佬却需要20年!

东华国王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看着一份份叫苦不迭的前线战报的时候,就听见参谋汇报:“杨参谋长和韩元帅已经抵到了。”

朱胡安一下站了起来:“韩帅到了?我正好有问题找他请教!”

……

美利坚帝国首相亨利·布什一肚子的火气离开了纽约长岛的新温莎堡,他试图说服维多利亚女皇和阿尔伯特亲王放弃马六甲,将战火引入印度洋的努力又一次宣告失败。另外,美利坚女皇还提出了将帝国首都迁往多伦多的建议。这摆明了是要把美利坚帝国和加拿大联邦合并啊,这些英国人还真的在想永远统治美国好事情呢!

回到曼哈顿后他没有去华尔街的首相官邸,而是直奔中央公园内的美利坚帝国陆军司令部——威廉·谢尔曼刚刚从位于得因梅的前敌司令部返回纽约,是来向维多利亚女皇和美利坚帝国内阁汇报密苏里河战役进展情况的。

会议室内,巨大的沙盘周围,美国军官一一包括从里士满赶来的卡斯蒂斯·李上将等人济济一堂。率先是尤利西斯·格兰特少将作为陆军司令部的参谋主任,有些语气凝重的向布什首相介绍现在的战况。他的情绪明显有些低落,这次的作战计划是他和威廉·谢尔曼一手制定的,本来想打东华军一个措手不及,通过侧击攻打堪萨斯城的东华军主力,打一场大规模歼灭战。没想到计划被对方识破,歼灭战打成了消耗战,前线每天的伤亡高达20000人!激战了22天就损失了近45万人,其中阵亡、失踪或是伤重不治者就多达24万5000余人,另外还有超过10万名重伤员奄奄一息地躺在后方条件恶劣的医院里面。巨大的伤亡已经超过了前线军队的承受能力,原本高昂的士气迅速低落下来,到了8月25日以后,部分一线部队的士气已经不足以继续支持进攻,不得已之下,威廉·谢尔曼上将只得在8月27日下达命令,全线暂停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