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页

“不用担心,我们的敌人没有那么聪明。”威尔·海明笑道,“如果大理王够聪明,他就该突破斯科特集群的阻挡,向阿萨姆邦退却。没有绵延的预设阵地阻挡,即便有20万大军,也不可能挡住10万一心东归的中国人。而且我们也不敢追得太远,因为没有人知道中国人的援兵是否抵达了阿萨姆……朱济世的这个儿子表现的其实还算不错,看到苗头不对就没有一个劲猛攻梅克那河防线,但是撤退过程中还是没有表现出一个优秀军事家所应当具有的决心!总的来说,他还是太嫩了些。”

“可是单靠加尼尔河沿线的预设阵地也不一定能挡住他。”伊夫林·伍德皱眉道,“我们在那里的堡垒数量远远比不上梅克那河沿岸,他们一旦突破加尔尼河防线,就会直扑北面的卡西丘陵,只要一进卡西丘陵我们就很难对付他们了。毕竟那是两个中国人的山地军,山地才是最能发挥他们威力的战场。”

“不,他们不会北上去打加尼尔河的。”威尔·海明笑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朱国卫和他二哥朱国雄很快就要没主意了。到时候他会向应天请示方略,石达开只能在几千公里外的沙盘台上想办法了。而我正好非常了解这位中国名将……石达开一定会认为加尔尼河北岸是我军聚歼朱国卫集群的预设战场,所以一定不会让朱国卫发起强渡加尔尼河的作战。而且我还会把吉大港让给暹罗王。”

“让出吉大港?”伊夫林·伍德一怔,“是要引朱国卫南下?”

“石达开一定会这样指挥的。”威尔·海明轻轻拍了拍地图台,“这是很显然的……我军主力汇聚于加尔尼河北岸,南线相对空虚,所以调头南下,用急行军甩开我军主力直奔吉大港方向而去,同暹罗王的南路军会师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可是他们会师成功以后会有二十多万军队……到时候就更难消灭了!”

“不,不会有二十多万军队的。”威尔·海明看着地图,悠悠地道,“暹罗王一直维持着自己的后路,他没有大理王那样的决心,敢于打无后方作战。所以他的军队越是深入孟加拉,需要守卫的后路就越长,能够维持一个军在一线就不错了,而且他的后路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维持的。

而大理王的集群在长途机动过程中一定会有减员,现在可是个让人讨厌的雨季,来自中国西南的士兵能适应孟加拉这里的鬼天气吗?我想两支部队会师以后最多有15万人。到时候我就能把他们包围在靠近孟加拉湾的某个地方。这样中国皇帝就只能让他的海军在马六甲海峡同东方舰队决战了!”

第1398章 舍得鱼死网破吗?

朱济世快步走在温泉宫内长长的回廊上,身后跟着的只有一个楠本高子。他的脸色很不好看,高子则红着眼睛含情脉脉的看着皇帝的背影。昨天晚上,朱济世一夜没睡,就在自己的御书房里面在等前线的战报。高子劝了两句,还让一肚子不痛快的朱皇帝骂了一顿。不过这个女人对朱济世真是没话说,绝对任打任骂任罚。朱皇帝看到她一副痴情的样子心也软了,好言安慰几句让她先去休息,不过高子也睡不着,还是陪朱皇帝熬了夜。

梅克那河战役失利的消息已经传来,虽然只损失了10000人,但却给包括朱济世在内的整个明军高层敲响了警钟——他们的对手是威尔·海明!大明皇家陆军的第一任参谋长,现在大明陆军一多半的大将、上将早年都是他的学生。他要是真没有本事,怎么能交出那么多好学生还帮着朱济世打出一副花花江山?

对于朱国卫在孟加拉腹地的失利,大明陆军部、陆军总参谋部立即就组织了图上推演,拿出了甲、乙、丙、丁四个预案,不过基本上的原则都是一样的。避免和印度军展开会战,通过运动战拉扯印度军战线,寻找机会撤回东辉王国或是南下吉大港去和暹罗王的军队会师——避免决战的意见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朱国卫的北路军经过多次战役和长途行军的消耗,不计算民伕和伤病员,兵力已经不足85万,而且弹药消耗很大,很难再支持一场真正激烈的大战了。在这种情况下去和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威尔·海明决战不是找死吗?

也是有人提出决战的,就是朱济世的那个“军神儿子”朱胡安从堪萨斯城前线发了电报,指出印度方面军北路集群应该趁印度军尚未完成包围网的机会,与印度军主力一部展开决战,拿出鱼死网破的决心,将当面之敌击溃,然后才有可能安然返回东辉……反正朱国卫也不是他儿子,而就是在前线打死了他也不用担心在老头子跟前没有办法交账。

不过现在聚集在温泉宫武威殿里的石达开、焦亮和刘丽川等陆军三长官,还有海军部尚书王德虎,海军总参谋长童海峰他们却不敢拿一位国王的生命去冒险。武威殿是温泉宫前朝的几个主要大殿之一,其实就是一栋独立的中西合璧式的三层大楼,是大明皇帝和陆海军总参谋部共用的作战指挥中心,大楼顶上架着十几根高低不一的电报天线,另外还用有线电报和电话同天南海北的大明军队保持着联络。战场上的瞬息变化,都会第一时间报告到这里,让朱济世还有大明陆海军的长官们知道。

朱济世到来的时候,指挥中心内的将军还有参谋们都立正行抬手礼,好像是某位元首驾到似的。朱济世朝大家微微点头示意,大家也都看着他。这位大明天子看起来稍有些憔悴,大家心里都明白,印度方面的战事很有些搞砸的意思,三十二万大军的进攻已经失败,人员的损失快接近四万了!看起来虽然不多,但是大理王朱国卫指挥的集群已经陷于险地,最后能够有一半人安然返回就不错了!这场孟加拉战役,应该是彻底的失败了。

至于原本想象中的印度王公大起义,倒是发生了一些,但是规模并不太大,多是一些失意王公在闹事,虽然占领了不少印度城镇,可并没有真正威胁到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而真正还掌握着地盘的王公都在观望——就连芭伊女王的养子占西国王也没有发动起义,还在磨磨蹭蹭的召集军队……感到自己责任重大的芭伊女王也没有心思呆在南京陪伴朱济世,昨天已经坐上法国人的蒸汽帆船回印度去了。也不知道这个时空的芭伊会不会和原本历史上那个占西女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