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叶妙婉被他身上的煞气吓了一跳,惶惶然回了庙里。不多时,就带着乌央乌央的人来了。

就算是庶女,溺水也是天大的事。更何况这里面有多少个管教不力,连带着大姑娘都一起犯错。

害二姑娘落水的小子,不过是个田间地头里吃百家饭长大、无父无母的野孩子,打一顿就完事了。

田夫人差点动了胎气,要不是忌讳在寺中,恨不得狠狠抽大姑娘几个巴掌,嘴里连声道:“不成器!”

和来时的阵仗不同,叶家上下,一股风卷着似的,从应天寺回了府。管事的嬷嬷罚的最重,再就是是叶妙婉,闭门思过,不得见人。

二姑娘落水时受了惊吓,头又撞到河里的石头上,迷糊间接连发了几天的高热。等清醒过来时,好多事情都记不清了。

叶明照知道了,大发雷霆,直呼:“家门不幸!”宋姨娘跟着没脸,全心敦促起叶妙安守规矩。

原先刺棱着的二姑娘,被打了两次之后,渐渐收进了框子里。一步一行,越发像样,再干不出爬树摸鱼这样的丑事了。

多事之夏匆匆而过。

入秋的时候,丫环在打扫时发现了叶妙婉藏在枕头底下的蝉蜕,被那丑东西吓了一跳,惊声尖叫。叶妙婉只好谎称是猫儿叼来的,丫环直道晦气,扔了出去。

再后来,廊下的下人闲聊时说,门口来个乞索儿,不知道从哪知道了二姑娘的闺名,口口声声念叨着要找妙安。

那小子晃在门口悠了几天,挨了不少嘲笑辱骂,后来被人捡走了。

叶妙婉听到这话时,手里的绣针一顿。

新来的嬷嬷厉害极了,戒尺“啪”的一声打在她胳膊上:“姑娘这么爱听人嚼舌头,不如这几日就不吃饭了,单啃点牛口条,如何?”

叶妙婉头低了下去,手重又动了起来。一针一线,刺穿往事如烟。

***

听见屋里茶碗掉落的动静,下人连忙问道:“夫人可好?”

叶妙婉朦胧的回忆被劈开了一道口子。

她忘不了那张脸,李准就是那个男孩。

所以,他终是寻到了叶妙安。

叶妙婉清了清嗓子,方才道:“无妨。”

下人又劝:“夫人,时候不早了,是不是早些回去?”

人人都想着二姑娘,念着二姑娘,只有她是个宝。

叶妙婉想透了此间曲折,心下一片惨淡,也不欲多留。她正欲离去,却见街上突然异常喧嚣起来。为着囚车的密密麻麻的人群,散开一条缝隙。

似乎是谁闯了过去,拦在车前。

作者有话要说:[1]这句来自《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