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会特别有表演欲望地纷纷上前,可能还会不小心露出一些狰狞的纹身(也许是纹身贴纸, 谁知道呢)后,你一言我一语地义愤填膺控诉着:“红头罩那个混蛋, 这几个晚上都在哥谭大肆杀戮!他像个暴君,害得我都不能半夜去偷东西拦路抢劫贩毒了(这个时候,没看过漫画的路人可能已经开始尴尬地后退,试图离这群‘坏人’远一点儿了)。所以,蝙蝠侠到底干什么去了?他不是号称哥谭的守护者吗?该死的!快点儿出来管管。”
群众演员们发挥地太好了。
没看过漫画,不小心当真的路人会慌里慌张地赶紧跑掉;剩下没跑掉的人,则会战战兢兢地问:“你们为什么不报警?”
至于看过漫画的人,也会在瞬间被激起兴趣,围着他们详细地询问事情发生始末。
这时候,那些群众演员就会热情地发报纸给他们,那是一张写着“红头罩和蝙蝠侠11月决战哥谭”的《哥谭日报》。
在各大地铁和公交站等交通枢纽的地方,也开始有人不断发放这份名叫《哥谭日报》的报纸。
因为是免费,大部分人经过的时候,都会随手接过,用来包刚买的烫手热狗,或者,在地铁里和巴士公交上顺手翻看。
但当他们看到[谁应该为港口大爆炸负责,蝙蝠侠?or红头罩?]这样的离奇标题时……
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反复揉揉眼睛,几乎以为自己早上还没睡醒。
可再次定睛一看:咦?真的没看错?
除此以外,一些书店和咖啡店的书架上,也开始出现了《哥谭日报》的身影。
并且,还会搭配如《哥谭旅游指南》、《夜色下的哥谭》和《米国不可不去的城市——哥谭》这样类型的书籍。
如果是外国人,还是没看过漫画的外国游客,很可能会被忽悠地找不到北,兴冲冲地跑到旅行社去报名说:“麻烦,请给我来一份哥谭一日游套餐。”
旅行社:??盆友,你仿佛活在梦里!
太真实了!
一切的一切都太真实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芝加哥城市的上空,居然在某天突兀地点亮了巨大的蝙蝠灯。
无数看到这一幕的漫迷,都有一种次元墙被打破的激动和茫然。
他们不约而同地仰望天空,一边望着巨大的蝙蝠灯,一边遥想着黑暗骑士骑着蝙蝠摩托那风驰电掣的身影,或者他正蹲在滴水兽雕像上,从高处俯瞰整个哥谭。
漫画中的人物,在这一刻彻底地脱离了纸面,从二次元降临到了现实空间。
他们仿佛就生活在大家的周围,并且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过这么密集又连续不断地反复宣传。
很多米国人其实已经猜到剧组的企图。
可他们依然像是过圣诞节一样开心。
每一次认真的营销,都像是漫画发布的新周边物料,只要出现一次,就能迎来漫迷们的一阵欢呼。
可见,对于绝大多数看着漫画长大的人来说,漫画人物真人化电影,实在让他们好奇又期待。
蝙蝠侠这个英雄角色,本来就已经是米国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了。
现在,他又一次用一种更深刻、更生动、更活力,也更形象和具体的模式,闪亮登场了!
一夜之间。
米国好像真的多了一个叫哥谭的城市,而那所城市中,有蝙蝠侠,有红头罩!
所有人自发地帮助剧组营销。
他们对着不知道的人,都是一脸信誓旦旦地说:“蝙蝠侠就在哥谭里,他最近想去收拾那个四处惹事生非的红头罩。我认为,他应该会赢的,他总是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