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而夏安然,入了许多人的眼。

舞勺稚童,竟能花费半年时间,制作出这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册子,耐心恒心可见一斑。

此子必不为池中之物。

华夏自古的农作物推广,多半都比较粗放,一个人吃了,没死,两个人吃了,没死,若干人吃了,没死,这东西味道尚可,便可食。

一人吃了没死,两人吃了没死,若干人吃了,死了一个,这东西似乎能吃,但是一定有问题,然后就在百姓们用性命的一次次尝试中,这个作物的食用方法便被辩证出来。

而夏安然这一做法,虽然以鸡和辣椒作为主角,但是非常有扩展价值。

姑苏县令向上申请后,被允许用了死囚做实验,他联合了附近的几个乡县,参考夏安然做的本子。

记录下单吃番椒、和别的作物混合吃番椒、换着人吃、不同的生理状态吃番椒之后的反应。

经过大半年的实验后,他将这本以人性命做下的较为规范、科学的本子交了上去。

这本本子才是番椒可食的佐证。

事实上,这也打开了一个联想。

不仅仅是作物是否可食,还有政策是否可用,是否可以推广,夏安然用几只鸡,打开了上层管理者的“以数据说话”的新思路。

他所不知道的是,那位养鸡大户家中,也有一小吏,做了两本册子,一本是断喙的数据,一本是不断喙的数据。

姑苏老农的家中,偶尔也会有几个小吏来,记录下用鸡粪肥的和不用鸡粪肥的数据。

年终时,这几本册子都被放到了县令的桌上,最后一路直达天听。

于国家而言,技术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方法才是。

有了方法,就能有技术。

新皇登基,正是需要政绩的时候,他快速联合自己的智囊团们,意图将这一思维扩散开。

首当其冲的,不如就从官员考核开始吧。

==

今上欲改考试文体,对童生试影响尚且不大,应该说,夏安然恰巧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他今年若考过院试,接下来的乡试在一年半后,会试则距离乡试隔了两年多,若是顺利,他赶上了顺势的一轮。

关键,他尚且没有研习八股,现在改习策论,自然能转的过来。

而且他的老师林如海林大人恰恰是一个写策论的行家。

林如海当年取了探花后,入翰林院,因先皇看重,又入兰台寺,后官至大夫,期满后迁为巡盐御史。

兰台寺究竟是何工作职位,是后代人争论的焦点之一,因为御史台曾有旧称为兰台,但是林如海若年纪轻轻就做了御史台大夫,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再受重用也不可能,在此间世界,兰台寺属于皇上的私人秘书部门。

主司起草诏书,整理奏折,有直述之权,倒真是皇上的心腹部门了。

更难得的是,除了先皇信任他,新帝也信他。

但是这其中又有些微妙。

林如海考取探花时,任职兰台寺时,皇上还不是这一位呢,后来新皇一登基,就将他丢来了这肥差,这不明明白白的说了林如海在新皇登基前就投靠了新皇吗?

且极其受到信任,才能一而再的连任。

这明明白白将林如海竖起做了靶子。

只是林如海每年受到任命时候也极为淡定,不兴奋也不疑惑,反应平淡之极,这叫夏安然忍不住想里面是不是也有他不知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