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啊?”啥?
“伯和。”
刘协瞪眼:“什么?”
“伯和。”
低沉悦耳的声音叫着连刘协都很陌生的字,却让刘协觉得全身一暖。
曹丕吻过来,撬开唇齿。
刘协不由自主闭上眼睛,勾住曹丕的脖子,顺势躺下,心里兀自想着:果然聪明……比朕聪明……
先帝喜爱刘协,在刘协五岁时便想过废长立幼,立刘协为太子,何皇后和她哥大将军何进鼓动群臣劝谏,先帝才罢了,尤心有不甘,亲自给了刘协“伯和”两字。
先帝、董太后、何皇后、刘辩都走了,再也没人叫过刘协“伯和”二字,刘协几乎忘了自己也有字。
曹丕只尽情亲吻一通,刘协呼吸不畅后,他居然起身去烫酒。
刘协在榻上歪头看着曹丕的身影,心里想起的,却是过去曾经叫过“伯和”的那些人。
第67章
先帝总是板着脸,不像其他父亲那么叫儿子“协儿”,灵帝总爱板着脸伸出两根指头,夹刘协鼻子——“朕的小伯和又高了啊!”
董太后学着儿子,也总叫孙儿“小伯和”,十分疼爱地把几个字软软地唤出来,刘协要是挂一脸黑线不理她,她就笑得越发开心,刘协要是厚着脸皮应声,她便给刘协一块糕饼。
何皇后就叫过一次,“伯和……伯字不是长兄才能用的吗!?辩儿做错什么了?皇上这么对臣妾母子……”然后是无止境的和灵帝吵嚷。
“小伯和!小伯和!!过来,哥哥领你玩儿……”
大臣评价没有帝王威仪气度的刘辩,其实是个比曹植还要秀美可爱的少年,太后和皇后怎么斗,影响不到他对刘协的喜爱,可恶起来,把刘协塞到太庙井里,非逼着短手短脚的刘协叫够一百声“哥哥”,才抱出来,可爱的时候,会把冕旒上的珠子拆下来,跟刘协弹珠子玩,把他亲娘气得翻白眼。
刘辩唯一疾言厉色对刘协的那次,是在被李儒灌下了毒酒后,十五岁的刘辩忍着嘴里涌出的血,浑身发抖趴在桌案边,恶狠狠指着殿门喝斥:“朕还没断气!朕是天子!伯和、伯和你给朕出去!谁许你进来的!?出去!不许看!!!”
刘协被吼得跌跪在地上,心内巨震。
也唯有那个时候,真心实意地喊出“哥哥”这个称呼。
如今,永远不知道刘辩最后听没听到了。
李儒把刘协抱走,刘协挣扎中看去时,刘辩已经倒在承明殿的地板上——
“伯和?”
……
曹丕走近,俯身问:“伯和?”
刘协侧身向一边,自忖已经能忍非常之事,却莫名其妙的,在曹丕喊出来的两个字里,眼睛酸涩。
仅仅是个称呼罢了。
曹丕坐在他身后,没有劝任何话,安静等着,等刘协自己坐起身后,递来一樽酒。
什么都没问。
什么都没做。
只是相拥而眠一晚。
第二天一早,曹丕轻手轻脚起身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