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我是刘彻 核子喵 2847 字 2022-08-27

太子宫有三殿:含丙殿为太子起居之所,甲观为太子习武之地,画堂为太子修文之处。也多亏了住处够宽敞,若是找不找人可以说去了别处,一时半会找不到说不定就忽悠过去了。

“该称皇后娘娘为‘母后’了,若是被旁人听去,定要笑话殿下。”半夏提醒。

刘彻笑笑,这“旁人”指谁大家心知肚明。宫内宫外的流言他也听过不少,无非是想坏了自己名声,太子不贤,能者居之,为将来夺位做好铺垫。

自从自己得了太子之位,那些亲戚看自己的眼神都透着诡异,尤其是窦太后那对极品母子,心心念念全是把自己的脑袋踩下去。刘彻知道自己有疑人偷斧的嫌疑,可皇宫终究是个能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话做出最完美诠释的地界,还是有点防人之心比较妥当。

到了这里也已三年,刘彻认可的皇家亲戚也只有美人娘和明君爹而已,特别是前者,其余皇子都要尊称她为“母后”,如果自己这个亲生儿子也和这么叫,那和同父异母的兄弟有什么区别?

那些皇子侯爷对刘彻来说,还不如灌夫、李陵来得亲。

“殿下读书要是有出宫玩耍的一半心思,区区一篇《道德经》早就背下了。”

半夏平时绝对没有那么多话,刘彻心中一动,问道:“是不是谁和你说了什么?”

“殿下英明,”半夏回道,“其实也不然,只不过皇后娘娘听说殿下总是挨罚,差知秋过来旁敲侧击了几句。娘娘知道殿下还小,管教突然严厉起来多少有些不适应,静不下心来读书也属正常。心中虽然挂念,可又体贴着殿下,不知道如何劝导才不至于揠苗助长。严厉吧怕伤了殿下的心,不留神母子生隙;宽松呢又担心殿下折了前程,为人诟病。”

他的美人娘啊就是有颗七窍玲珑心,即便登上皇后宝座也依然谨小慎微,仅仅这点,就比骄纵跋扈的栗姬强上百倍。

刘彻失笑:“既然娘亲不想让我知道,你怎么还敢说与我听?”

“后面都是我自个儿琢磨出来的,况且,殿下那么通透的人,心中有数,哪里需要我这婢子多嘴?”

在半夏面前,刘彻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瞅着偷渡自己出宫的李陵还没到,便说:“《道德经》之于我,不过是一本类似于游记、人物志之类的闲书。这倒不是说它欺世盗名满纸空话,它的确意义非凡,可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在于修身养性上,绝非首选的治国之道。”

即便推翻了封建王朝,国人依旧深受两千年的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没有孔大圣人,天朝会是另一番光景。那种文化的熏陶早就沉淀在了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刘彻也不例外。

在老子眼中,统治者是专为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而存在的,于是,他要求统治机关无所作为,放任百姓该吃吃,该睡睡,该生娃生娃,自由发展,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从哲学的意义来说,这项目标是伟大的是圣洁的是崇高的,可再光芒万丈的理想转化为政策落实到下面,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扭曲。老子要“愚民”(注2),本意是好的,因为大智若愚,老百姓有了小智慧小心机就会起贪欲谋私利起祸乱,所以,要天下安定,就要保持老百姓们知足常乐无欲无求的心态,不让他们知道富贵,就不会求富贵,你我他携手并进,走上一条安全环保无公害的反城市化道路。

景帝休养生息,采用老子的治国之道无可厚非。然而,刘彻十分清楚,既然卫青霍去病名垂青史,就说明将领这类人才在自己统治时期还是很吃香的,而根据经济学需求供给的关系,匈奴侵犯边境这种事的概率一定不低。到时候兵临城下,他能怀着天下大同的哲人情怀,打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相处哦”的横幅标语和匈奴谈判吗?

皇帝这条路,很辛苦很寂寞,但是想一想,也不是前途无亮毫无希望。

刘彻早有计较,他绝对不做第二个能者多劳大权一把抓操心这操心那最后被活活累死的诸葛孔明,到时候把儒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口号一传播,再用开科取士的渔网一兜,不捞上几条士为知己者死的胖头鱼来就对不起咱这张脸!

这世界什么最贵?人才!

注1:太史公是武帝时期新设的官职,位在丞相上,宣帝时期降为太史令。序事如古春秋,掌管天时星历,“近乎卜祝之间”,也就是说,太史公不仅仅是记录历史,还掌管天文、卜算。历史上,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期才当上太史公,其子司马迁比刘彘小十一岁。《大汉天子》中司马迁没有明确的年龄,在文中暂定为小刘彻六岁,特此申明。

注2:文中主角对《道德经》有误读,这是设定,绝非对《道德经》千古著作有诋毁之意。

第十五章 以武会友

出了宫门,立刻有一辆牛车将便装的刘彻李陵送入长安城最繁华的直市。

此时马匹稀缺,往往用于战场、驿站,代步工具多为羊车或牛车。速度虽慢,却十分平稳,刘彻抄了半夜的书,便在车内打了个盹。

“九哥,小李——”被灌夫的大嗓门吵醒。

既然是偷溜出宫,化名是理所当然的,灌夫虚长几岁,如果让他喊“小刘”他一定是喊得出来的,那不就和李陵一样憋了?刘彻鬼点子多,在自己的名字里取了“哥”字,振振有词:我将来是九五至尊,你叫声哥还委屈了?

他鲜少拿身份压人,灌夫听了也只是不爽了一会儿,没多久就又嘻嘻哈哈地勾肩搭背了。

跳下牛车,把灌夫旁边的灌掌柜惊出一身冷汗。

灌掌柜是知道刘彻身份的,就怕这当朝太子折损在自己的酒楼里误了全家性命,看刘彻动作稍大些,心尖上就会跳一下。

灌掌柜本是灌家的奴仆,自幼卖身,在一次帮派争斗中为灌家老爷子挡了一刀,灌家感念他忠心,便把他从战斗前线换下来,放到了经营家业的位置上。灌家生意黑白两道都有,赌坊这类没敢让灌夫碰,一来担心灌夫的年纪正是性格形成的时候,容易被不正之风带坏;二来他既然有了和当朝太子勾搭的机缘,自然要顾虑着些名声。于是,灌夫就被老爷子下放到了酒楼历练。

说是历练,灌夫平时连帐都不管,直接把每月的零花钱往柜台上一扔,喝到醉得一塌糊涂为止。头三个月灌掌柜还顾着小家主的体面支一点,可眼见灌夫愈演愈烈,不但喝得酒库亏空,还经常耍酒疯和酒客打闹,又是砸桌子又是摔碗的,好在都是木碗,摔不坏,可酒楼生意毕竟惨淡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