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翻到下一页继续看,只见历数吏治败坏之害后,便是两条提案:一是撤查狱案,要着实剔察,雷厉风行,凡贪赃坏法的官员,无论州县台府乃至部院大僚,该杀的要杀一批,不可心存慈软,不可如同以往,只办小官不办大吏。
二是无论何种任职,上至上书房大臣,下至未入流吏员,凡逢有百姓拦轿鸣冤的,一概停轿接状,订为国家制度。这样,各有司衙门就不至差使不同互相推诿,庶几天下冤狱可渐减少。
见贾环看完,将纸张递还,胤禛道:“你自幼在民间长大,见的多,看看这法子可能用?”
贾环心下敬服,自己方说了“欺上不瞒下”,胤禛便针对此事定下切实可行的策略,若果真此策果真能实施下去,民冤有处可诉,旁的不说,那些做地方官的,便再不敢如此肆无忌惮了。
点头道:“这样很好啊,百姓们一定很欢喜。”
胤禛却摇头苦笑道:“能用就成,若说有多好却未必!此事即使老爷子准了,定下铁律,也只能让他们接状子,接完状子如何处置,却在这些官员自身……百姓不是常说‘官官相护’麽?之所以官官相护不是因为他们关系如何融洽,而是因为官员之间盘根错节,往往得罪一个,便连带着得罪了他们背后的无数大小官员,所以,即使接了状子,知道了冤情,有几个肯伸手管上一管的?说白了,也不过是能震慑一二罢了。”
贾环道:“能震慑一二也不错啊,只要他们知道,百姓们能够将他们做的坏事让他的同僚、上司、政敌知晓,他们在做坏事的时候,总要好好想想的,再说,大清朝好官也多,百姓可以任意拦轿喊冤的话,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出几个李青天王青天的。”
贾环被自己的想法逗乐了,闷笑了一阵,却见胤禛仍蹙着眉头,又道:“所谓同行是冤家,按四哥的说法,那些做官的之所以会相互遮掩,只是因为害怕得罪人,被人事后报复罢了,那么只要给他们免去了后顾之忧,不就好了?”
胤禛眼睛一亮:“环儿可有什么法子?”
贾环道:“朝上我不知道怎么弄,但是民间的话,怕人报复的时候,会写匿名信。”
胤禛微微皱眉,的确,写匿名信可以免了写信之人的后顾之忧,但是同样的,这样匿名信的可信度便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而且这匿名信写给谁?
见胤禛陷入沉思,贾环也不打扰他,伸手将还剩下小半的果盘端过来,自立更生!
等他将盘中剩下的无名子的全部处理干净时,胤禛豁然起立,在书房里来来回回忽快忽慢的踱起步来,贾环被吓了一跳,瞪大了眼睛盯着他,眼珠子跟着他的身影一趟一趟的转。
转的贾环脖子都开始发麻的时候,胤禛终于停下,走到案前,开始奋笔疾书,他写的极快,几乎是不假思索,笔下不见丝毫停顿,片刻之后,便拿了两张散发着墨香的纸张过来给他看。
第一行只有三个字――密折制。
即允许和鼓励中央及地方四品及四品以上官员,直接向皇上递密折,密折由皮质封套密封,由皇上亲拆亲阅,其余人等一概不得见,密折中,可言风土人情,可言民心动向,可言贪官污吏不法行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