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随着西汉冶炼技术的进步,以及防具的大面积普及,还有步兵、骑兵之间随着战术调整的装备需要,西汉的武器需求逐渐由步兵、战车兵转向了骑兵。

而步兵的长杆武器也进行了一番更新换代。

大动干戈的“戈”彻底退出战场,“折戟沉沙”的“戟”开始了它的高光时刻。

戟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它兼备戈和矛的优势。

呈现卜字形的戟正前方为矛头,多出来横向的那个点则是戈,前者可以刺击破甲,戈可以在收回时候啄勾对手。

在他们的主要敌人为装备皮甲的匈奴人的情况下,这种兵器可以轻易地破开皮甲的防御力。

戟主要是给步兵使用的,只要步兵能够突破匈奴人箭雨的AOE覆盖,那么这件武器可以轻易使得使用刀的匈奴人先一步失去战力。

在如今的战场上,戟毫无疑问便是制式兵器中覆甲率最高的长杆兵器。

而在中山国的炼钢技术发明之后,这件兵器得到了升级。

夏安然让人将其通长缩短,戟刺和横支的宽度加长。

这样的变化能够使戟的杀伤性更大,但是这样的变化则是建立在炼钢技术的进步上,其杀伤力更是以铁为主要材料的旧式戟所不能匹敌的。

折叠锻打的百炼钢能够将铁内的杂质析出,而配合炒钢法和灌钢法之后的中山钢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期。

因为机械解放了一部分人手,匠人们便将精力放在了如何实验提高兵器韧性和硬度上头。

为了坚固,中山国使用的制式戟选择使用一体成型,但之前两种不同进攻方式所需要的不同金属特性成了困扰匠人们的难题。

矛头要硬度,而戈则是要韧性。

他们多方实验各种材料,最后把手伸到了中山国特产的瓷泥上,并阴错阳差得发明了敷泥淬火法,当然目前他们还以为是中山国的瓷泥有特效呢,自此无论干什么都要往上头覆一层泥,这个误会一直到很久以后才被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