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虽然因为秋收还没开始,这些工具的实际使用效果尚未可知,但是就大司农观察所得,应当可以节省近十日。

如此大善!

如果可以普及开,对于整个大汉来说又能抢下几天呢?农田成熟向来由南向北推进,并不是一夕之间,也就是说,如果能够使用这些工具,时间安排得好的话,最佳情况便是南边收粮完成的农人可以来帮扶北边,而北边的农人得了南边的帮扶自然可以节省下大量的时间。

至于这些时间节省下来能有什么用?那还用问吗!

大司农瞪着呆呆开口的一小吏,颇有些恨铁不成钢之态:“北边的农人能够省下秋收的时间,自然是可以用来守卫边疆。”

汉朝早期的边关兵士们构成复杂,但其中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边民,从秦朝开始,边民基本就是国内犯事的恶民迁移而去,民风颇为彪悍。到了汉朝又有了来帮人顶役顶久了生出感情来的兵士,这些人是服役,并未入军籍,能够正常退休。

人退下来了,心却留在了这,这些人代代生长在这里,又混入各种成分复杂的人员来源,总之,大汉朝的边关气氛,那绝对是只有两个字——彪悍。

而中山国其所在基本和战国的中山国位置相仿,这儿的人当年能够以千乘之国的身份在若干诸侯国虎视眈眈之中扛了近两百年,后来甚至逼得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可见其勇猛。

所以这块土地养育出的大司农会说出「边军可借由此良机,守株待兔,待到匈奴以为北地正忙于秋收南下之时,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也并不让人意外了。

小吏目瞪口呆,他震惊地看着说出如斯好战之言的大司农整个人都不知道该回什么。好在大司农本人本来也不指望他的回复,只是叹息着说道:“哎,不知道殿下是否会采纳臣的建议,容臣一报我赤子之心啊。”

您还上奏了啊!

小吏更加惊悚了,不是,您上奏了啥?我们中山国不是边疆啊!

中山国不是边疆,但是代郡是。

农具的改良于中山国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中山国本就是农耕之国,如今使用了新农具后带来的效果,就是可以使得中山国人民能够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

比如加入各种工坊或者收集小国王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发展一下家禽养殖业和手工业。坦白说于中山国而言,若是失去这些农具不痛不痒,至多会有些经济上的损失,但是于北地来说则全然不同。

所以大司农的建议是,能否在今年的秋收完成后,将这一批农业器械运到北边的代郡,帮他们也去采收一下?

中山国种的是水稻,北边的代郡种的是小麦,彼此之间恰好有个时间差,而且作物收获之后还有个堆叠晒干以方便脱粒的时间,理论来说完全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