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鱼的加入,木桶里水位节节攀高,在许光启喊停后,水几乎都快满边了,这三桶鱼加起来估计得有百斤了吧,这还不算田里的那些,按着如今的鱼价,光是这些鱼都快抵上他们往年一年的收成了,这一幕,实实给了村民们很大冲击,
许家下人,在许光启和许光华的带动熏陶下,就没有不会农活的,就连孙文他们这些宫里出来的,耳濡目染了这么久,也学会了不少,更别提,为了这次秋收,几日前,许光华和许光启两兄弟可是给他们来了特训,
是以,今天这小小的割稻还难不倒他们,十几把镰刀同时挥舞,不过半个时辰,便把两亩地收完了。
一摞摞金黄的稻杆被搬上牛车,运往晒谷场。
村里公用的晒谷场占地面积还是挺大了,大概有百亩左右,可村里七八十户人家,平均下来,每家也分不到多少地方。
许家原本分的位置在西边角,一块小小的不到一亩地大小的地方,若问这晒谷场怎么分配,有三点,一看地位,二看人口,三看田地。
原本的许家,这三样哪样都不占优势,且哪样都处在底层,所以分的位置不仅偏,且地方还小。
可在许清妍封了县主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他们的位置从最角落移到了最中央,面积也由原先的一亩变成了现在的十亩,且,这还是在秋晒紧张的情况下,若是不紧张,如今日这般,那是整个晒谷场任他们用,没人敢多嘴半句。
这边,许光启领着下人们忙得如火如茶,那头,城外的庄子,许光华也正领着庄里一帮人在紧张抢收。
由于庄上的田地多,足足有五百亩呢,真是名副其实的,时间紧,任务重,光靠他们庄上的那些下人得收到什么时候去,所以想了想,许光华决定从附近村落里招收些临时帮工。
这一招便招出了个麻烦,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