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我也懵逼着呢。话说,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的嘴里,是怎么含进一颗石头的?那孩子没被噎死吗?】

【星历3000年,十大未解之谜终于要更新了。】

【咳咳咳,话说,刚才我亲自试了一下,拿了一块所谓雀卵大小的玉石,给我家小弟试含了一下,小孩儿差点把石头吞了……】

【……哦嗐,楼上的,好有求知精神哦,你小心被家里的父母请吃竹笋炒肉!】

【哈哈哈……】

【贾琏:各位,《红楼梦》里,是有着神秘力量的,咱们含不住那块玉,不代表别人不行啊,毕竟那玉,可是当年女娲娘娘补天时剩下来的补天石哦,出身高贵着呢。】

【众人:……女娲娘娘是谁,补天又是从何说起……】

【贾琏:……呵呵,等主播我哪天闲了,给你们讲一讲咱们这儿的神话传说吧。】

……

贾琏选择留在江南,他决定听从两位先生的意见,到江南书院混上三两年再回去,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把他的船队组建起来。

要知道,不管是官场还是商场,人际关系可是很重要的。

自古江南文风鼎盛,朝中重臣多数出自江南,苏先生就是打着让小徒弟在江南混上一段时间,结交一些江南的人脉,将来入仕了,也好有个助力不是?

等江南混得差不多了,再返回京城,继续混着。

贾琏不走,贾珠自然蹭不到豪华楼船了,只能让人备船。

好在贾家毕竟不是普通人家,为贾珠准备的船只,虽比不过楼船,也比过大多数普通的船,行驶平稳。

只是贾珠的身体到底不如贾琏强健,自己又不会保养,又是刚刚结束一场极耗心神的考试后,就直接启程了的,这一路上,竟是断断续续,从金陵一路病到了京城。

之后又休养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慢慢的缓了过来。只是到底落下了病根。

*

返回京城后,贾政和王夫人也开始为贾珠相看人家了。

如今贾珠进了学,成了秀才,给贾珠挑媳妇的范围也不必再局限在勋贵人家里了,很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嘛,书香之族的姑娘们也可以肖想一下了。

如今二房依旧住在荣禧堂,当日贾赦封侯,康泰帝虽赐了侯府,贾母还是动了让二房搬出荣禧堂的心思,只是事物繁多,事情就被耽搁下来了。

贾宝玉的出生,却是帮了贾政和王夫人,毕竟一生下来就自带祥瑞的孩子,哪里有那么好遇到的?而他们贾家二房就有一个,王夫人挺挺胸,就是这么骄傲!

正是因为贾宝玉的到来,贾母最终打消了让二房搬家的念头,王氏终于松了一口气,直呼宝玉是她的福星。

这日,王夫人正在一堆美人图里挑花了眼,贾政进来,见她又在给贾珠挑选媳妇,便说道:“我已与国子监祭酒李守中李大人定下了珠儿和李家嫡出大小姐的亲事了,这些画像,你也不必再看了,明儿找个官媒上李府提亲吧。”

王夫人闻言,眉心轻皱,神情很是不以为然,“老爷怎的定了他家?我手上的这些女孩儿们,哪一个的家世不比李家强?何苦委屈了珠儿?”

珠儿可是贾家第三个秀才,前程远大,又是国公府的嫡公子,什么样的女孩子寻不到,怎么能配李家那种家道中落的破落户?

贾政叹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当日为珠儿延请名师时,欠了他家一个不小的人情,这次珠儿在金陵时,也多亏了李家的人脉照拂。李大人开了口,我又如何推辞得了?”

这话的确不错,别看贾家一门两国公,在金陵城也算是个土皇帝了,可是在科举之上,还真说不上话,要不然,当年他也不会连考了好几次,蹉跎了年岁,却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捞不着。

再说了,那李家可不是王氏所以为的破落户,底蕴在那里,认真说起来,贾家还真比不上。

贾政见王夫人依旧满脸的不情愿,不由怒道:“你莫要以为是李家高攀了咱们家!李家虽声名不显,却是几代书香,在士林之中,极有威望。珠儿能得李大人的扶持,乃是大幸!你可莫要搅了珠儿的好姻缘!”

放下这句话,贾政竟是拂袖而去,只留王夫人气了个倒仰。

只是再如何看不上李家,贾政既然已经定下了,王夫人也只能照办了,依着贾政的话,请来京城最有名气的官媒,准备去李家提亲。

这日,王子腾夫人过府,与王夫人闲话家常,随后又老生常谈,提起了让贾琏和王家姑娘联姻的事儿来,只是这次,王家的女孩子换成了王子腾的亲生女儿王熙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