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南北杂货 报纸糊墙 1359 字 2022-08-27

原来最近大伙儿都在忙着耕田翻地,然后他们就发现今年的土地好像比往年显得更加松软肥沃一些,大伙儿凑一块儿一说这个事,都认为这肯定跟他们去年往田地里施了许多土粪有关系。

在眼下这个年代,人们对于土地的印象就是越种越贫瘠,所谓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遂。

这就促使他们不断去开辟新的土地来种植粮食,长此以往,对于环境的破坏自然也是很严重的,而且开辟荒地的过程也并不容易,要耗费许多时间和体力。

也是后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渐渐地才积累出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发展出许多肥田之法。

进入宋朝以后,《陈敷农书》中便提出地力常兴的思想,认为只要管理得当,土地就不会越种越贫。待到了清朝,《知本提纲》指出:“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

从原本的越种越贫,到中间的地力常兴,再到后来的贫地化良田,这就是农耕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

原本,这一个过程需要花费一千多年时间,但因为罗用这个人的出现,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烧土粪之法,对于整个农耕社会,不知又会起到多大的影响。

西坡村的人,现在就尝到了先进农业技术带来的好处,不仅去年的粮食收成不错,今年耕地的时候仔细一看,竟又觉得自家的田地比原先肥沃了几分。

也没用多少粪肥下去,田地竟然就能越种越肥,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于是对罗三郎便又在心里敬重了几分。

第82章 角子

一批又一批的杜种树苗在西坡村周围的山坡上扎根,罗用对这些树苗很上心,得空就要到坡上看看它们的长势。

随着气温的升高,绝大多数树苗都已顺利发芽,在枝条上长出嫩绿嫩绿的小叶芽儿,也有一些非但不发芽,反而还越种越干巴的,瞅着就是活不成了,那也没办法,这么远的路途运过来,总是会有折损。

这一株树苗就是十八文钱,搁眼下的粮价,也够买三斗粟米的,罗三郎很是心疼。

“怎的这时候还有人送猪肉过来?”在坡上走过一圈,罗用回到自家院子的时候,见二娘她们正在处理猪肉和板油等物。

这时候都快要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往常若有人送猪肉过来,最晚也在中午饭前后。

“小河村那边,有个老翁今日耕地的时候,不当心跌到沟里,摔折了腿,家中无甚钱粮,只好把养着的猪宰杀 了,送他到县城去接骨。”二娘言道。

“伤得可重?”罗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