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到了冬天,一斤黄瓜五个大钱呢,西红柿一斤也要四个大钱那么多!

其他的青菜,一小把也要两到三个大钱那么贵,而且一小把只能炒一碟出来,但是冬天在南方可能有菜吃,在北方见到点儿绿色都不容易。

大棚大概只有两亩地那样,种植点东西的地方不多,于是只种了半亩地黄瓜半亩地西红柿,剩下的半亩地,就种了点角瓜和青椒。

又弄了不少大木箱子放到各家的屋子里,巴家两个大木箱子,里头种的是香菜;刘家一个大木箱子,里头种的是韭菜;宋氏母女屋子里的是蒜苗;黄家的屋子里两个大木箱子,种的是油菜;于家的屋子里放的箱子种的是菠菜。

屋子里的温度在那儿呢,外头都冷飕飕的,屋里却很热乎,所以七八天之后,就都发芽了。

他忙忙碌碌到九月,外头已经开始下霜了,他的大棚也烧上火了,家里如今每天晚上都要烧炕,取暖还没上来,因为烧炕取暖就够了。

九月的时候,大家该猫冬的都准备猫冬了,此时是猫冬的开始,有些人还趁机赶紧走走亲戚,到了冬天冒烟大雪的,谁还出门啊!

张家就是这个时候,来探望于宝宝的,来的还是老两口和三个舅舅,三个舅妈留守在家。

快到中午的时候,张家的马车到了门口,敲门之后,打开门的是刘文喜,他认识张家人,立刻热情的开门,顺便请人进来:“快进来!这可真是,一大早就听见喜鹊喳喳的在叫呢!”

“刘管家。”张家大舅子打声招呼,就赶着马车进来了。

如今的于家大变样,比当初搬进去的时候还要规整一些,张家老二刚下车,听到动静出来的于良吉就到了。

“大爷,大娘!”于良吉笑容满面地拱手作揖:“您二老怎么来了?这大冷天儿的。”

于良吉虽然心里有疙瘩,但是还热情接待他们,起码这是实在亲戚,说句不好听的,只要有于宝宝在,哪怕没了张家二老,这舅舅家也是要走动的,所谓“娘亲舅大”,就是这么回事。

“趁着现在还没有封冻,过来看看孩子。”张老爷子看到是于良子亲自迎到了门口,心里舒坦的不行。

八月节的时候,于家送了重礼到家,全村的人都知道了,以前那些说酸话的人也闭嘴了,自从女儿去世之后,女婿虽然也来往,但是因为有个弟弟要科举,这日子过得也紧巴巴,如今女婿都去了,他们家总是往十八里铺跑,没见于家怎么着,就过年的时候托付石宏大送来了年礼,而且因为守孝的关系,这年礼准备的也是中规中矩。

让张家村很多人都笑话他们家死了闺女就没来亲家了。

不过这次送礼,可是打了不少人的脸,尤其是来的刘文喜,那叫一个会说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