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铜板一捆韭菜?”付二柱子家的想到丰收菜铺子的大掌柜给他们的菜价,就黑了脸。
“那倒是没有,两个铜板一捆韭菜,等到了店里,能卖了五个铜板一捆,不过韭菜这东西水分大,容易蔫儿,而且家里就能直接培养。”大伙计也不客气,但是两个铜板的收菜价,的确是赚不了多少,因为还有些损伤,还有运费和人工费。
付二柱子家的不吭声了。
其实他们也明白,今年就像小于举人吃春宴的时候说的那样,让他们不要抱太大希望,因为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尤其是青菜,蔬果类的还好,长夜类的很方便培养,往年大冬天的时候,他们自己家还能种上点小嫩葱,蒜苗之类的玩意儿呢。
十八里铺的菜不愁卖了,虽然赚的少了,不过大家知道外头很多人跟风,这菜多了,也就不金贵了。
等收菜车走了,付二柱子家的狠狠地呸了一口:“别让老娘知道是谁长舌头,非割了那长舌头不可!”
这句话正好让小于举人听见了!
他知道付二柱子家的厉害,赶紧走了过去:“付二嫂子,你也别生气,这事儿就算不是故意透露出去,别人也会知道的。”
看到来人是小于举人,付二柱子家的讪讪一笑:“小于举人啊!”
付二柱子家的是泼辣,但是也讲道理,自从那年小于举人帮了他们家,她每次见到小于举人都有点不好意思,而且也不敢在他面前耍泼。
“外面种菜的人多了去,咱们不能都斤斤计较,他们爱学就学去,咱们不愁卖菜的销路,怕什么?”小于举人另类的安抚这个泼妇:“只要咱们村不断的更新换代,他们就是想学,也只是拾人牙慧。”
“嗯嗯,小于举人说得对!”付二柱子家的一个劲儿点头。
听到于良吉这么说的人若有所思,而于良吉歧视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不过有四季的保证在,他们村儿的青菜不愁卖。
是啊!
十八里铺的青菜不愁卖,别的村子愁了。
十八里铺去年的青菜,一捆韭菜还三个铜板呢,现在收菜的人,一开始的确是给两个铜板一捆韭菜,可渐渐地,不到三五天,就两捆韭菜三个铜板了,挑三拣四不说,收购的也少,因为菜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青菜长的越多,价格就越低,付出就跟收入不能成正比,要说好处就一点,大家提前吃上了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