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敬兄过奖。”桓容笑道。
“容弟过谦。”王献之回道。
两人手里捧着茶汤,对坐相视一眼,都觉得有趣,不免朗笑出声。
饮过茶汤,王献之取出两份官文,一份是增授盱眙为桓容封地,许他食邑当地;另一份则是许可他在幽州征兵,以浇灭袁氏叛军。
桓容净过手,并未着人设案燃香,也没面向建康跪接,仅是将竹简展开细看。尤其是许可征兵的官文,更是从头至尾通读两遍。
确定没有征兵数量的限制,也没明言收回淮南后军队如何“安置”,心知不是朝廷忽略,而是直接让出权利,桓容手握竹简,禁不住喜上眉梢。
无论如何,军权在手就是胜利!盱眙成为食邑更是意外之喜,百分百是亲娘发威。
官文未写军饷数额,八成不打算给粮草。
桓容不在乎。
盐渎坐着一尊北地财神,手握多种生财渠道,别说区区几千人,给他充足的时间,几万人照样养得起!
馅饼当头砸下,喷香诱人,桓容心中激动,几乎控制不住上翘的嘴角。
王献之丝毫不以为意,觉得炸糕的味道不错,馓子也比自家做的可口,又执筷用了不少。
时下待客的糕点多用油炸,要么就是裹着蜂蜜,直接用手很不方便。
桓容在盐渎待客,曾命人备下精美的竹筷,配套有精巧的竹刀。样式意外的流传出去,迅速成为士族高门待客时的标配。
不知不觉间,桓刺使竟引领一回时代潮流,起因不过是一盘馓子。
等桓容放下官文,盘中的糕点和馓子已少去大半。
看看空掉的漆盘,又看看意犹未尽的王献之,桓容不由得眨了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