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秉之提点。”桓容诚心道谢。
“不敢。”
贾秉拱手,翻开带来的名册,指着首页的几个人名,道:“这三人颇富才学谋略,在考核之时尤为突出,仆以为明公可当面一见。”
接下来的时间,贾秉逐一点出新录的职吏,重点画出几人,指出每人的优点,并向桓容举荐。
因录用的职吏超过五十人,桓容自然不可能全都见。只能挑出最出众的几个,进行重点“关照”。
“今临淮太守空置,郡治所仍缺职吏五人。盱眙县令亦要重举,明公心中可有人选?”翻过名册最后一页,贾秉开口问道。
“此事不急。”桓容捏了捏眉心,道,“待我见过东城那几家再说。”
“明公要见他们?”
“对。说好选官之后,总不能食言。”
晾了这些时日,聪明人都该明白怎么做。实在不聪明的,他也没办法,只能按照盐渎的旧例,抓人抄家,为幽州的财政添砖加瓦。
以朱胤和周绣的作风,城中的士族豪强肯定都不干净。想要抓小辫子,百分百一抓一个准。
区别在于怎么抓,又要抓那个。
“朱胤有句话说得很对,幽州是侨郡,这里的势力错综复杂,无论是北来的士族还是原有的吴姓,我不可能全都杀尽。”
要是真这么做了,自己八成也离死不远了。
“临淮太守仍推举当地吴姓,至于盱眙县令,我打算举荐孔玙。”
“明公想好了?”贾秉问道。
“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