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刘皇后低声道,“阿妹可还记得,唐公洛举旗时,曾言要投桓汉?”
“这……”刘淑妃沉吟片刻,刹那间美目圆睁,“阿姊是说郎君会借桓汉之力?”
“十有八九。”刘皇后点点头,斟酌片刻,继续道,“如我料得不错,阿峥不会真的攻打青州。即使发兵,也不会置唐公洛于死地。至于幽州和并州的叛将,多会被阿峥所用。”
刘淑妃眉心微蹙,刹那间想到什么,抬头看向刘皇后,欲言又止。
“阿妹是不是想说,如果你我不在长安,阿峥便无需顾忌太多,可趁机自立?”
“我确有这个念头。”刘淑妃叹息道,“官家行事越来越糊涂,长期以往,之前慑服的豪强怕会生出异心。”
不提其他,单就唐公洛之事,已能看出秦策多疑,且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迹象。
哪怕不是他亲自动手,也有纵容的嫌疑。
只是他没想到,动手的几家会将事情做得太绝,逼得唐公洛起兵造反。
“我知道。”刘皇后盯着绢布,看着上面的字迹出神,“可惜,阿峥没有这个打算。”
刘淑妃沉默了。
“不过,”刘皇后话锋一转,“不自立也好,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阿姊说得对,是我想得不周。”
刘皇后没接话,而是拉近刘淑妃,在她耳边低语道:“元月里,官家不会往九华殿和兰林殿,吩咐阿英,换下光明殿的香。”
刘淑妃眸光微暗,轻轻点了点头。
太元六年,元月晦日
朔方城内响起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