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周仲孙的性格为人,和这两个字半点不搭边。若是晋帝在位,雄踞两州,手握重兵,据地自立都有可能。
如今甘为边州刺使,疆土卫疆,唯一的解释是,他足够清醒。
清醒的知道,周氏能有今日,和桓容脱不开关系。以天子的手段,能让他掌控两州,家族复起,也能将他一夕打落尘埃。
尤其是见识过床弩和新式武车的威力,周仲孙更不敢生出他念。但凡是桓容的命令,他必会倾注全力,谁敢起刺,自己的儿子照样狠抽,甚至抽得更重。
只不过,这一切有个前提:桓容始终手握大权。
如果哪一天,君权不敌臣权,建康重新走回东晋时的老路,周仲孙会做出什么选择,那就不好说了。
当然,以桓容的手段行事,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几乎不可能发生。
故而,周仲孙死心塌地的侍奉天子,鞠躬尽瘁,竭尽心力。
桓石秀故布疑阵,每日派人到秦军大营邀战,一为完善埋伏,二为等宁州援军抵达。
可以说,他的打算都被张廉猜中。奈何秦军采取保守之策,不知不觉间,任凭战机从掌心溜走。
秦兵攻城之日,藤甲兵和夷兵早至襄阳。
襄阳城夜间点燃篝火,既是防备秦军夜袭,也是阻止秦军斥候靠近,顺利迎大军入城。
顾名思义,藤甲君的铠甲武器都很特殊,十分擅长近战搏杀。
夷军不着铠甲,跣足披发,胸前挂有兽筋和兽牙制成的链子。首领头戴野兽颅骨制成的骨盔,临战勇猛,悍不畏死。
之前交州谋反,周仲孙派去剿贼的军队中,就有这支夷军。
夷军甘愿被驱使,概因被周仲孙的凶狠所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