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王的奏折一封接一封呈上泰安帝的案前。
一些墙头草官员见大皇子封王的呼声愈盛,也加入了行列。
中立派两边不沾,作壁上观。
唯独一些皇后一派和保皇派的官员持反对意见,但是势力单薄。
那点声音也微弱下去了。
大皇子的呼声更盛,隐隐有让大皇子继承正统之势。
只差没直接上奏请立太子了。
不过封王的话,和立太子没多大区别了。
泰安帝的四个皇子,成年的就两个,而二皇子资质平平,且无厉害的外家。
一旦封王,有了实权,对大皇子来说是最有利的。
如果大皇子再发展个几年,说不得将来就是他的天下了。在他们眼里,皇七子才是正统,是嫡子,然而他此时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少年,尚未参政。
几年的时间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届时放眼朝堂内外,根本没有与之抗衡的势力。
但在叶君书看来,大皇子未免太心急了些。
皇子之中虽然没有能与他一争的对象,唯一一个对他构成威胁的,尚未成年,不足为惧。
但是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泰安帝的身体还十分康健,他虽四十有余,但如无意外,起码还能在位十几年。没有一个帝王会高兴,在自己正值盛年的时候,有人觊觎自己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