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的,暑气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褪了,白日里还有些晒,晚间的凉意却恰到好处,正该是各家姊妹们比裙攀裳的好时候。康南城外有条斜向东南去的河道,不宽,水也不甚多深,河边漫漫地生着一大片红蓼和芦苇。
夜里风一过,簌啦啦倾倒一片,红彤彤的,似血色的海子。
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挎着篮子在里头穿梭,那芦苇长的,比她个头还高,她就一边拨拉着,在里头摘开得正好的红蓼。乡里有偏方,说掐了红蓼的花熬水喝,管治肚里痛,大的小的都知道。
她是出来给她害病的爹爹摘药。
远远的,有个十八九的少年扯着嗓子急匆匆地叫:“小梅!小梅!你在哪呢?”
她跳起来招招手:“哎!阿哥我在这!”
少年郎三步并作两步,弓着腰小跑过去,小梅正要跳出去寻他,却被哥哥一头摁回了花地里:“快趴下!”
一串促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起先听着只像是一两个赶路的旅人,有个一时半刻,小梅觉得连大地都嗡嗡地震动起来,仿佛是什么庞然大物从地上碾过来了,她怕得一头扎进了哥哥的怀里。
她战战兢兢地问:“是、是什么?”
少年搂着她:“是卒子,打我们这过河。躲起来别动。”
马蹄子踩进河里,踢踢趟趟一阵响,但响得整齐划一,不是一般的卒子,马蹄上都裹了层布,阴兵过道似的,出了河以后又悄无声息地走了。前前后后响了有好一阵子,才慢慢消停下来。兄妹两个脚都蹲麻了,站起来撒了撒眼睛,见河边的红蓼地被踩塌了一大片,极远的能瞥见黑压压的军队尾巴。
少年一把将妹妹抱起来,进了家,爹娘也急的站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将木门从里头栓上,坐下喝了口水:“是山里的东西,最近别出去乱逛,要闹乱子了。”
……
各地的将领都过来了,齐聚在滁南城。
晚间小厨房里备了些酒菜,名义上一是为监军和将领们接风洗尘,二是誓师大会,吃了这顿酒,来日就得出生入死,最终是马革裹尸还是加官进爵,只能各安天命。
而实际上,两边人马都吃得心不在焉。
卫副将睁着铜铃般的眼,死死剜着主位上的连枝,生怕一个错眼,他便在闵霁杯里下了毒。连枝手底下的小太监们自也十分警惕,时刻准备着那群粗人们掀桌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