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页

为了避免像是当年孝和天子时代,儒门废除大将军,幽禁天子之后,被朝廷各派攻击,儒门各家自己也分裂的局面。

这一次儒门的行动十分克制,虽然控制了朝局,却没有大举清算,甚至是让渡了不少利益出来。

后世儒家的标签是什么?顽固不化,祖宗之法不可废。

然而现在的儒家讲究什么?

贵变革!

这时代的儒家可是极富进取心的,是雄心勃勃的要开三代治世。

在陶小吴的原本世界之中,儒家是扶持王莽上位,进行变革失败,挨了当头一个闷棍之后,直接被敲晕了脑袋。

这才开始慢慢转变的,从最有攻击性最雄心勃勃,最为人本的公羊转为代表地主豪强的谷梁。

可惜谷梁也没有笑多久,作为今文两大学派的谷梁和公羊都被古文的左传派打的溃不成军。

实在是儒家那当头闷棍挨的太狠,从勇于创新,勇于干政,变成了循规蹈矩,寻章摘句抠字眼起来。

一如满清文字狱之后,儒家一变朴学大兴,开始搞起各种金石研究,埋首古籍之中,搞一些无关紧要的考据了。

说好听一点就是,乾隆以来多朴学,知人论世之文,易触时忌,一概不敢从事。

于是移其心力,毕注於经学,毕注於名物训诂之考订,所成就亦超出前儒之上。

其实就是再无创新能力,就只能搞点边边角角的研究。

或者说原本儒学本来是指导社会运行的理论。

而到了朴学那个时候,差不多就变成考古,训诂,研究金石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