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和你绕弯子,知道你脑子活络,千弘觉得如今我大梁朝的官员制度如何呢?”

栗子煜尚摸不准对方的意思,不过对方问什么他答什么也就是了,秦尚书来此总不会是为了专门找他麻烦的。

于是说道:“下官入官场的时间尚短,不过也知道尚书大人对官员考评安排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于国于民都是极为有利的。”

栗子煜对于这一点还是极为佩服的,就说有些人的性格不懂变通,你让这样的人去做父母官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须知每地的民风民情都有所不同,岂能教条管理。

秦柏峰笑了笑,这是他生平一大得意事,多少官员的改革到最后都是一地鸡毛,而他当年,初上任改革就取得了成功,不过他今天来此的目的却并不在此。

“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只是之前却也只能想想,如今我大梁一派欣欣向荣,却让我看到了希望。”秦柏峰看着玻璃窗外忙碌的官员说道。

栗子煜知道终于步入了正题,于是道:“大人请说。”

秦柏峰给栗子煜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一位至交好友,他为官方正,却一心为民,初入官场就主动去了偏远之地,造福一方百姓,却不想因此坏了身体,直到无法公干,不得不递了辞表。我那侄儿本是个学识出众的,如今为了奉养父母不得不荒废学业,为家里的生计奔波,我那好友看到儿子辛苦赚来的资材却因他延医问药耗尽,甚至生了轻生之念,实在是可叹可悲!

栗子煜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大梁朝的官员社会福利没跟上,比那临时工没强上多少。

秦柏峰明显想为政府职员争取些保障,只是苦于之前国家财政困难,现在赚钱的地方多了,就想着先把这事给解决了。

之前栗子煜就觉得大梁朝的发展相当于北宋初年,一切都处于萌芽阶段,可是这官员福利和人家相比那差得真的不是一点儿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