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基本上南方的那些新式军官,只要是没有北洋背景的,基本上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重用,某种程度上来说,孙文等革命党也是借了赵东云等人的春风,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革命党人短时间内混进南方新军里头了。

不过革命党的事以后再说,至少现在来说,南方新军的扩军是迅速而有力的,短短两个月内,南方各省督抚手底下的兵力都是增加了不少。

张之洞联合其他督抚城里中华联邦帝国后,统一番号组建北伐军时,可是把镇的番号一直排到了二十六镇之多,至于其中有多少能打的说实话没人知道,甚至张之洞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不敢实际情况如何,但是这二十六个镇的番号却还是很吓唬人人的,尤其是当张之洞大张旗鼓的号称要齐聚二十镇大军北上讨伐北洋诸将,迎回圣驾的时候,也是把北边的王英楷等人给吓得不轻,要不然也不会急急忙忙的召开停战会议进行谈判了。

要不是张之洞在南边搞出这么大的声势,严重威胁到了北洋的整体生存利益,估计现在赵东云和王英楷等人还在继续打着呢,哪里会跑到天津去进行什么停战谈判啊。

而且让王英楷以及赵东云等人放下冲突进行和谈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南方联邦有着一个让王英楷和赵东云所没有的优势,这个优势是什么?

一个字:钱!

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甚至四川,这些省份一个个都是国内的财赋大省,这要是赵东云的地盘是在江苏,他都敢暴兵十个师以上,要是让他同时占据江苏、浙江,他都不用费什么心思,直接暴他几十万大军就能平推国内诸多军阀。

那里会和现在这样,以东北苦寒之地养这三师三旅都吃力的很。

尽管南方督抚们捞钱和办洋务的本事差了点,但是要捞钱扩编几个师问题还是不大的,所以时间拖得越久,留给张之洞他们的时间越多,那么对北洋而言就越不利。

这就是王英楷等人急着进行谈判的原因之一,因为留给王英楷、赵东云等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旦拖延下去让南方联邦汇集财力和人力真的弄出来什么“二十六镇北伐大军”的话,别说王英楷得哭死,赵东云都得跳进辽河里头。

现在的北洋可不是历史上1911年到1913年之间的北洋,历史上这段时期的北洋虽然已经开始僵化,堕落,但是最起码袁世凯还在,他说往东,冯国璋和段祺瑞他们就绝对不敢往西,但是现在的北洋呢,说分裂都是轻的,实际上早已经是刀枪相对,相互之间都打了两场战争了。

南边各省呢,历史1911年后甚至一直到二十年代,南方各省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诸省虽然都举着孙文的大旗,但实际上就没几个南方督抚听孙文的调遣,要不然历史上的南京临时政府也不会这么悲剧了。

然而现在的南方诸省呢?

南方督抚领袖张之洞是什么人?他可是清末少数几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汉人重臣,在名望上可是和李鸿章、左宗棠同一个层次的人物,他这么登高一呼南方的诸多汉人督抚立马就响应了。再又有着端方为首的满人督抚支持,这才能短短两个月里里头联合起来搞出来一个“中华联邦帝国”。

在这个联邦帝国的框架下,各省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关系和前清类似,各省督抚虽然拥有一定的地方自主权利,但在大是大非上,尤其是军政方面却是听从联邦政府的调遣,这里从张之洞一上台,就罢免了两广总督周馥,并任岑春煊担任兼任新的两广总督就可以看得出来,南方各省督抚的自主权利是无法和北方诸省的军阀们相提并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