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人们大多只知道两次世界大战创造了诸多死伤,但是很少人会知道,这两次世界大战所创造的精神病人也不少!

所以不管从后勤补给还是其他角度来看,奉军的前线部队都是已经到了需要大规模并长期的休整。

这也是方壁永等诸多军事将领对着赵东云提出暂缓蚌埠攻势的原因所在。

然而赵东云却是没有同意,相反,他还亲自越过参谋部对孟恩远下令,要求第一军尽快攻克蚌埠,然后掌控整个长江以北的安徽地区。

他之所以不顾部队的辛苦而强令部队继续南下进攻,也是有着他的顾虑。

方壁永等人说奉军连续作战三个月疲惫不堪不假,但是蚌埠里的段祺瑞第四师情况同样也好不到那里去啊,这个第四师在徐州和奉军打了两个多月呢,而且还是战败突围逃走的,对部队的士气影响更大。

再着从军事角度出发,如今苏北、安徽中部等广大江北地区已经是空虚无比,皖军遭遇一连串惨败后,在江北地区的兵力非常有限,如今正是奉军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如果自己休整个十天半个月的话,人家段祺瑞也缓过气来了,从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增援而来的部队就会抵达,到时候又会形成当初苏北战事的局面,到时候奉军就算还能够重创皖军,也是不知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了。

所以这个时候,赵东云不能让部队停下来,他要让部队一路打到长江边去,甚至有可能的话,敢在皖军增援部队北上之前,抢渡长江,到时候所谓的长江天堑自然也就不攻自破。

这些战略上的考虑是很多将领所忽视的,那些将领们的目光通常不会看到那么远,在他们看来苏北战役已经胜利了,至于拿下整个江北地区,渡过长江这对于他们来说还太过遥远。

除了军事战略的考量外,赵东云还考虑到了政治上的一些反应,如今国内外都在紧盯着江北地区的战事进展,国内方面,大家都是眼盯着赵东云能不能彻底拿下江北,收拾掉段祺瑞,而国际上,尤其是几个正在和中国谈判善后贷款的国家同样也是睁大了眼睛在看,只要赵东云稍微表现出颓势,那么他们就会迅速放弃贷款给赵东云的谈判,开什么玩笑,你赵东云都要战败了,他们怎么会拿好几千万英镑打水漂。

如今北洋共和政府和列国谈着的善后贷款,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列强对赵东云的一种投资,只有赵东云势力稳固了,列强才能够从这一批贷款里获得庞大的利润。

而前面的徐州战役以及整个苏北战事,乃至后续的整个江北地区的战事进程以及胜败,都直接影响了赵东云的后续权势发展,而这一点对于国际上的几个列强,尤其是想要在善后贷款上狠狠赚上一笔的列强来说尤为重要。

既然有着列强在背后看自己的表现,那么赵东云哪怕是明知部队打的艰苦,但是也只能咬着牙继续南下,只要再来一场压倒性的胜利,或者拿下整个江北地区,那么从战略层面而言,自己在未来的中国统一战争里就占据了极大的战略优势,到时候也就能够吸引列强在自己身上下注了。

而一旦他们在自己身上下注,等那好几千万英镑的善后借款到了后,有着至少两亿军费的支撑,届时还有谁能够挡住自己统一中国的步伐?

这年头,打仗就是打钱,皖军为什么扩张的那么快,就是因为段祺瑞占据了江苏和浙江一带的江南地区。赵东云为什么能够拉起一支十几万的正规野战军来。南方联邦为什么连续遭遇多次惨败后,他们的部队为什么越打越多,张之洞为什么能够养着十几万,将近二十万部队甚至一度对王士珍发动大规模的渡江反攻,因为他手底下不仅仅控制着湖广,还能够获得来自四川,云贵方向的财政支援。为什么端方和锡良为什么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连战连败,但是有是连败连战呢,因为他们当初掌控着两江和闽浙地区,哪怕是现在还有着广东这个财政大省支撑着呢。

而赵东云呢,说实话他控制的地区不算小了,东三省,蒙古地区,直隶,山东,河南。至于苏北和安徽中部,北部等地区,暂时还不属于奉军彻底的掌控之下。而上述处于奉军彻底掌控的省份,这些省份的面积加起来都快有三分之一个中国那么大了,但是这些地区里能够给赵东云养军的财政收入却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