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页

不过他名气虽然大,但是作战处这个机构本来就是位卑权重,这石阳林一直都只是个少将而已,江南战役后,赵东云封赏诸将,给石阳林授予了陆军少将加中将衔,后江西九江、南昌两场战役后,又授予了他勋四位。

眼看着国内就要统一,而石阳林也不甘于一直待在作战处,他迫切地想要到野战部队里担任实职,为自己的履历上谱写最直接的战功,所以1909年初,他向赵东云暗示了好几次,说想要到前线效力。

赵东云对石阳林还是比较看重的,虽然他还想把石阳林继续留在作战处为自己出谋划策,但是也不能一直把他留在作战处,这样对石阳林的后续成长也不好,没有当过一师的师长,石阳林是很难名正言顺的晋升为陆军中将,更加没有机会统帅一路大军的机会。

加上那个时候第二十师新建,所以他就把石阳林任命为第二十师的师长。

而空出来的这个作战处处长引来了无数人的争夺,军方里一大票认为资格足够的少将、少将加中将们都是顶着这个职位呢,甚至不少中将级别的将领都是想要过一把指挥全军的瘾,但是大部分都是和这个职位无缘的,因为这个职位对素质的要求非常高,不是科班出身的将领也许能够带领一个师打仗,甚至带领一个军作战,但是绝对不可能统筹现代战争里的全军作战。

能够胜任这个职位的人其实相当有限,从出身来说,要么是德国柏林军事学院,要么是进修班出身,除了这两个出身的人外,其他人是没有资格参与争夺的。从资历来说,该人必须拥有丰富的任职经验,这个经验并不单单说他率领部队的经验,需要同时拥有野战部队主官的经验,同时也需要丰富的参谋经验。

从级别来说,不能太高,只能是陆军少将或者陆军少将加中将这两个级别的人。

而且这个人还不能名气太小,不然的一大票将领们会不服。

这算来算去,其实整个奉军里能够有资格竞争这个职位的人非常有限,现任第十七旅旅长,有过留德经历的进修生素康裕;包括柏林军事学院出身;现任第三十旅旅长的李想,进修生出身第十七旅旅长潘峦清;曾任第二十九旅旅长。

现任第四军参谋长的薛一平等少数几个人。

这几个人都有几个非常特殊的特点,那就是起点高,转任过非常多的职位,他们的晋升往往非常快,根本不用和寻常军官们一样,在一个级别上尤其是少校、中校上熬上好几年才能够获得晋升,他们往往在一个职位过渡几个月后,然后就调走,频繁的调动让他们的晋升非常快速。

苏康云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苏康云,袁世凯时代就被派遣到德国留学,回国后进入奉军,不久后又进入进修班学习,乃是奉军里最嫡系的进修生之中的一员,该人的升迁之旅是普通将领所无法比拟的。他回国后在作战处担任四等参谋,被授予上尉军衔,后进入进修班学习,毕业后授予少校军衔,任职野战部队里的营长,但是不用几个月他又是被调回作战处担任二等参谋,并晋升为中校。

后升任作战处第五科科长,晋升为上校,刚晋升没有多久,他就是被调任到野战部队任职团长,数月后,该人又被调任到第十师担任师参谋长。

1908年他跨过了绝大部分校官们都无法跨过的门槛,顺利晋升为少将,后调任第十四师第二十七旅旅长。

不久该人又调任第五军担任参谋长,而第五军乃是降军部队,军长张国泰受限颇大,为了避免让赵东云猜忌,张国泰往往是放手军权,把指挥权很大程度上都是交给了统帅部派遣来的军参谋长,也就是苏康云,在这个职位上,苏康云以军参谋长的名义实际指挥了整个第五军进行作战,对他而言算是得到了最充分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