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侃的军中不用强弩,而是和蒙古人一样,用复合弓射箭。数量虽然只有六百,却个个都是神射手,不再蒙古怯薛之下,而且每名弓箭手还领到了二十支破甲箭——这是北明军务司特别为八旗兵生产的带有钢制箭头的羽箭,十分珍贵。每名八旗兵只能领到十支,再想要就得掏钱了(普通的铁箭是可以免费领到的)。
弓箭手背后,则是席地而坐的长枪兵,三百人一排,一共坐了七排,其中前三排都穿着钢甲,后四排则披了青唐瘊子甲——这种盔甲的防护能力不在钢甲之下,只是分量重了些。
实际上青唐瘊子甲所用的金属勉强也能算是钢了,不过不是中碳钢,而是低碳钢,硬度比不上中碳钢,但是比较柔软,这也是青唐瘊子甲可以冷锻的原因。
打造这种青唐瘊子甲所用的铁片不是产自中原,而是产自西域,是用低硫磷的铁矿石,用木炭炼成的。因而才具有冷锻的可能。另外,蒙古怯薛军所披的柳叶铁甲,也是用同样的金属冷锻而成的。而这种冷锻甲的价格非常高昂,每一领都价值数百贯,比北明的板甲也便宜不了多少。
而在七列步阵之后,则是数千名正在构筑墙垒的民夫,都是从难民之中挑选的丁壮。
和郭侃一旅人对峙的,则是五个蒙古千人队。他们是下午抵达的,先是四面包围,郭侃也不理睬,也没有办法理财,因为他已经让那一佐黑旗马甲去找陈德兴报信了。身边没有马军,只有步军,自然只能布防了。
在蒙古人完成包围之后,他们又发起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以摸清虚实。结果就是留下了一地的尸体!而郭侃的一旅人几乎没有伤亡。
不过虚实还是探明白了。几支在六七十步之外轻松射穿了蒙古人身上的两层甲胄(一层皮甲,一层锁子甲)的钢制破甲箭很快被送到了忽必烈手中。
“这是钢?”忽必烈在牛油火的亮光下面,一支支仔细打量着手下送来的箭簇。
“是钢的!”伯颜皱起眉头,“似乎不在乌兹钢之下!”
伯颜在伊利汗国呆了好些年,见过很多乌兹钢的兵器,在他看来,这些钢制箭头所用的材料虽然不如乌兹钢漂亮,但是硬度和韧性应该差不多。
“有多少人?”忽必烈又问。
“汉人民户约有五六万,都挤在一个集镇周围。逆明甲士最多四千,都是步卒,没有骑兵,在集镇南面布防。”一名蒙古千户长报告道。
“没有骑兵?之前可曾遇到?”
“遇到过黑衣骑兵,应该就是所谓的八旗正黑旗骑兵。”
“大汗,这些黑衣骑兵应该是去向陈贼求援了!”伯颜建议道,“咱们不如先吃掉这股四千人的逆明甲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