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页

而在临安上太学的时候,就和当时在武学当博士的陈淮清相交,经常讨论兵法,而且也拜读过陈德兴写的兵书战策——都是最实用的练兵打仗之法。他的千余族丁,就是按照陈德兴的练兵之法,严格训练出来的。连大义教官都原封不动搬了过来,都是由族中饱读诗书的青年士子出任。而普通兵丁,也都是兴化陈氏的族人。他们平日里面的训练,也都是按照北明士爵兵的要求进行的。

唯一有所区别的,就是武器装备不如士爵兵那样豪华。不过也不算太差。全军上下配了200副步人甲,400副皮甲,400副纸甲,200张神臂弩,200张步弓,200杆长枪,400副刀盾(福建多山,骑兵没有太大发挥余地,所以就多配刀盾兵和弓弩兵了),还有一杂七杂八的装具和箭簇。

所有的兵甲器械,包括一支箭一张弓,都是陈子龙亲自向泉州的各种手工作坊下单,亲自过目验收的!质量是绝对有保障——花自己的钱,当然要睁大了眼珠子反复验收了,哪怕一点儿小毛病,都得返工重做!

这团练可是兵为士有的!泉州府只是拨下些经费,其余一概不管。募兵和置械都是掌兵的书生自理,也就是陈子龙自理。而且上面拨下来的经费不足,陈子龙还自掏腰包贴进去一万多贯,怎么能打马虎眼?

花自己的钱,练自己的兵,自然是万分上心。只是这种兵为士有的团练,和兵为将有的雇佣兵,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将团练当成做官本钱的士大夫和拥兵自重的武夫,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两个问题,赵家的老祖宗早就想透了——要不然哪儿的文武殊途和唯有读书高?

不过刚刚当上兵头,实际上已经转变为武士的书生陈子龙,现在却是一点儿也没有想过。

一个陈姓的机宜跑到了校场里面,喜气洋洋地大声道:“刚中(陈子龙字),团练使的命令下来了!”

陈子龙一下转过身,手按宝剑,“是要出兵么?”

陈姓机宜双手将令箭交给了陈子龙,陈子龙验看一下,就随手丢给了自己的护兵。陈姓机宜这才道:“团练使叫咱们打头,先去太乙观正门堵门,别让那里面的天道徒往刺桐港去。”

“号赏呢?可曾颁下?”陈子龙问——替朝廷办事居然先问赏!这事儿早上一年,他是想都不曾想到的。但是如今,这千余陈家族丁都把性命托付给了他,他又如何能让他们白白送了?

“开拔费给1000贯,一个天道徒的脑袋值50贯,方玉门的脑袋值5000贯,太乙贯里面的财物任凭咱们去洗。”

陈子龙点点头,价钱还行!大步走到了自己的族丁阵前,一挥胳膊,大声道:“儿郎们,出兵!随某杀敌立功去!”

“某等愿为管营效死!”

陈家族丁则大声应和——不是替朝廷效死,而是替陈子龙卖命!这千余陈家族丁只听陈子龙的,哪怕泉州团练使赵与郁亲至,想越过陈子龙指挥这支兵也是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