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又道:“我找了个精通网络方面的朋友,帮我查了一下,显示我在那天,根本没有浏览过关于什么游戏的微博,连访问也没有过。”
就好像那段经历,只存在于他们的臆想之中,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池尔伸手招了一辆出租车:“你在什么地方?方便见个面么?”
“我马上要开始新的一关,没时间了。”对方沉重的语气压的池尔心头发紧,“没有选择了,只能继续下去。”
池尔沉默着,司机师傅困惑回头:“先生要去哪儿?”
“去……”去哪儿,他也不知道。
池尔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一样东西,他怔了一下才道:“师傅,去青青书店。”
发现电话还没挂断,又郑重道,“你万事当心。”
“你也是,保持联系。”
青青书店在城市乃至全国都相当有名,面积非常大,整整五层楼,但让它声名远播的,并不是它的大。
现代社会发展飞速,尤其交通和网络的巨大发展,人们越来越见多识广,书店这种存在了许多年的形态实体,能有那般名气,必有其独到之处。
小说、工具书、教辅,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的书籍,随处可见,不足为奇,但青青书店有半层是专门放置古籍的,这在全国来说,是第一,也是唯一的一家。
当然,所谓的古籍,并不是真正来自于千百年前的珍贵文物,而是从古籍上誊写下来再印刷成册。
古籍来自何处,是真是假,没人能肯定,但青青书店因为这个原因,开业时着实红火了一把。
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凑热闹的,池尔记得有大半年时间从青青书店门前路过或者买书,还有本地门户网和小视频网、论坛等社交媒体,里面挤的满满当当,仿佛全国的人都来打卡。
集中在放置古籍的那一层,有人拿着尽量做旧仿真的书自拍,有的请人拍照,有的发朋友圈,还有的买一堆回家,继续自拍、发朋友圈,哪哪都是人们竞相买书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