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谭家老管家是糊涂人,刚刚在灵堂那解释嚷嚷得人尽皆知,也难怪元辅不高兴。”张四维轻描淡写地解释了一句,见游七面色发苦,他就意味深长地说道,“倒是那位在谭家帮忙的汪侍御,似乎和谭大公子主仆都很熟啊?”
果然是汪孚林!
即使没有张四维,游七也早就把这笔账算在了汪孚林头上,此时更是恨得咬牙切齿。见张四维微微一笑,抬脚就要进宫,游七突然出声说道:“还请阁老替我在元辅面前多多美言两句,游七感激不尽。”
只要阁老肯和我联手,那汪孚林算什么!
张四维刻意挑拨,等的就是游七这句话。他心领神会地眯了眯眼睛,轻描淡写地说道:“你是元辅腹心,一时雷霆过去就好,病急乱投医找人说情反倒不美,日后反省就是。”
此事你尽管放心,我自会在首辅面前为你转圜!
话里藏话的对答之后,张四维入宫,留在原地的游七则是狠狠捏了捏拳头。谭纶一死,汪道昆就失去了一座大靠山,他就不信张四维的舅父王崇古那么老谋深算的老狐狸,还挑不出只会伤春悲秋的汪道昆一丁点错处!
第七六一章 烂账背后的算计
纷纷乱乱的谭纶丧礼尚未结束,天子赠谭纶太子太保,谥号襄敏的恩旨就送到了谭府,却是给了谭家一个荫生,一个世袭指挥佥事的军职。在谭纶当年抗倭以及平北剿寇等功劳都早就赏过的情况下,这样的特恩和礼遇原本会惹来很多非议。可谭纶都已经故去了,谭家也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才,别说父子两尚书这种美谈,接下来连个进士都恐怕难能,子孙几乎肯定会泯然众人矣,因此大多数人都保持了沉默。
至于襄敏二字谥号,则是一个折衷的结果。甲胄有劳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自然配得上谭纶的功勋。因为大明开国以来,文字开头的谥号,大多授予翰林出身的大学士,后期更是基本只授予阁老,而且谭纶并不以文治和文章见长,也没有留下太多的著述,这个文字无论如何都谈不上,纵使碍于张居正的压力,太常博士仍是不敢用什么文襄。而谭纶不是武将,张居正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谭纶背上一个武襄这种不伦不类的谥号。
而敏字虽不是上谥中排在最前的,可应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当然,最让张居正首肯这个谥号的,是因为襄敏二字乃是他颇为推崇的嘉靖朝前中期那位兵部尚书翁万达的谥号,这才轻易点了头。
死人当然看不到这些哀荣,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却非同一般的重要,至少谭献便是喜出望外。而且,父亲的赠官、谥号,这些是很要紧,但给谭家第三代一个荫生,再给一个世袭指挥佥事的军职,这至少能让谭家多一个有前程的人。因此,当弟弟弟媳以及自己的妻儿终于赶到京城,他一头要挑起长兄的责任,一边自然对汪家叔侄千恩万谢。
毕竟,汪孚林可是把都察院给的二十天假足足耗费了一半时间在自己父亲的丧事上!
汪道会自忖反正没有官身,而汪道昆身边少了一个他,但还有汪道贯在,再加上如今汪孚林回京,有什么事要商量也便宜,知道谭献接下来要扶柩回乡,还有千头万绪,故而他就主动留了下来。而汪孚林因为假期过半,接下来还要整理整理陈炳昌草拟的陈奏,就预备回去了。他把账房那一摊子整理了一下,重新交给老管家时,他便开口说道:“接下来大公子他们就要扶柩回乡,谭夫人生前留下的那个脂粉铺子,你是不是准备卖了?”
老管家先是一愣,随即就露出了有些复杂的表情。之前他一时气不过,狠狠坑了游七一把,心中固然觉得出了一口恶气,但汪孚林那时候送了张四维和王崇古进来吊唁之后,低声提醒了他一番话后,他就不得不站出来,按照汪孚林的吩咐为游七解释了几句。而这些天准备回乡事宜中,他考虑到谭家后继无人,张居正却依旧如日中天,等到谭家人这一走,留在京城的产业恐怕很难照管,就打算把铺子卖了。
可是,他想方设法找下家,原想着损失一点价钱也在所不惜,却没料到竟然压价也没人肯接手!而少数一两个还算仗义的,则是私底下暗示,是游七对很多商家都打过招呼。他也不是没想过对谭献挑明此事,又或者求汪家人出面找张居正评理,但他又不是没经历过世事的雏儿,可以想见那时候是没有人会为自己作证的,只要游七抵死不认,又或者找到其他的证据,证明自己在谭家做事期间有什么污点,他反而会陷入有理说不清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