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页

众官纷纷打着招呼,无论是否发自衷心,都不由自主的要说些场面上的话来,因为他们知道,以前的宋楠便已经不好惹了,荣升国公之后的宋楠将更加的不好惹,此时再跟宋楠玩倨傲,那明显是脑子进水了。

宋楠微笑点头,不断拱手还礼,内心里是不愿跟这些人多说话的,但宋楠早已忍受这一切,甚至是有些轻车熟路。

高阶之上,这里是杨廷和同内阁诸大学士的专属位置,杨廷和看着宋楠走来,神色如常轻轻拱手道:“恭喜宋大人荣升我大明镇国公,这可是我大明近三十年来第一位新封的国公爵位,大人从此后肩膀上的胆子便更重了,不能辜负皇上的恩宠啊。”

宋楠微微笑道:“多谢了,杨大学士当知我宋楠无论官爵大小都是为朝廷尽心尽力的,无需提醒,我也会全力以赴。”

杨廷和微笑道:“那是自然,宋大人二十四岁便分封国公,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光是这一点便足以自傲了,这一切都是你应得的。话说这次和鞑子作战,镇国公大涨我大明的威风,将鞑靼小王子横扫出局,廷和同诸位同僚在朝中听闻之后也是极为兴奋,廷和在此仅代表我个人对镇国公表示敬意。”

宋楠一点也不诧异杨廷和能说出这番话来,杨廷和本就是个有风度的人,虽然暗地里做了些没风度的事情,但起码表面上永远是一副淡然谦和的模样,在大庭广众之下,宋楠自然也不会去做没风度的事,于是笑道:“杨大学士过奖了,鞑子气数已尽,我不过事替皇上去完成这最后的终结罢了。此战之功可不是我一人的功劳,十余万将士固然是冲锋陷阵不畏生死,后勤的补给,物资的调度却是朝廷上下一起努力的,此战是我大明上下之功,我不过独享殊荣罢了。”

杨廷和微微点头道:“甚好,镇国公是个明白人,我本来担心镇国公会不知幕后之人的辛苦,现在看来,我的担心纯属多余。辰时已到,上朝的时间到了,咱们殿上叙话吧。”

宋楠伸手道:“大学士们先请。”

杨廷和也不礼让,晨钟声中的大殿大门轰隆隆的开启,杨廷和在一干内阁大学士和外廷诸尚书的簇拥下举步进殿。随后,宋楠张仑杨一清等人在一干侯爷的簇拥下也进入大殿中,剩下的官员次第进殿,只眨眼之间,空荡荡散发着一丝霉味的大殿便被百官填的满满当当。

正德进殿落座,群臣高呼万岁朝拜之后,早朝正式开始,毫无疑问,今日的主要议题集中在西北大捷这件事上,光是宣读有功人员的封赏便花了大半个时辰,所有参战的将领和有功之人均加官晋爵进行封赏,远在西北的江彬许泰两人被晋升为一等侯爵,马鸣晋升三等候。

在此之后,正德再次宣布对宋楠加封镇国公领团营副总督的封赏,朝上群臣纷纷道贺之后,正德让宋楠出列说几句话,出人意料的是,宋楠并没有对自己晋升镇国公之事多说,反而一连串的提出了数项辞呈。除了锦衣卫指挥使之外,对神枢营提督外二军提督两项军职宋楠统统提出了辞呈。

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如今的宋楠已经是国公身份,又是团营副总督,他不再适合单独统帅一营一军,那不是实力的象征,反倒是自降身份,而所有人都明白,宋楠是名义上的放弃,实际上,宋楠提名的神枢营继任提督的人选马鸣,外二军提督的继任人选彭阳也都是他的人;名义上宋楠不再节制这两军,但其实这两营依旧牢牢握在宋楠手中。

事情没什么悬念,正德准了宋楠所请,同意宋楠辞去此二营的提督之职,对宋楠勉励几句后,开始了今天对于当今时局的分析廷议。

憋了大半天没成为主角的文官们这回有话说了,正德一句‘诸卿有何要说的’刚落话音,内阁大学士梁储便首先上奏道:“在皇上的天威之下,这次西北御虏之战终于以我大明大捷而告终,鞑靼小王子铩羽而归,从此之后恐再无犯我大明之胆了。这都是皇上的洪福齐天,朝廷上下的一致努力的结果。镇国公此次剿虏固然功勋斐然,但臣觉得打仗打的好是武官的天职,倒也不用过分的渲染,臣倒是觉得镇国公最后的决定才是一名合格武官的见识,那便是跟鞑子定下的盐池之盟,老实说,这份盟约才是此战最大的收获。”

宋楠听在耳中心中冷笑,这梁储说的话挺有艺术性,一言便将所有誓死拼杀的将士们的功劳轻描淡写的带过,说什么军人打仗打得好是应该的;又说什么订立的盟约才是最大的收获,这是间接说明内阁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宋楠抢在头里定下了盟约,但不妨碍内阁决策的正确性。

正德点头道:“朕也这么觉得,听传旨的马永成说,朝廷的旨意送达之时,宋楠已经和鞑靼国小王子定下了和议之约,那封和议杨一清已经呈报给朕看了,朕也已让内阁和外廷诸卿过目,显然鞑靼小王子是有诚意的,朕觉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