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星际航行①①

2月25日,国防科委召开了常委会,就提交的卫星发射方案问题,进行了反复认真的讨论,最后终于做出了正式的决定:

采用直接发射卫星的方案。

从卫星发射基地到首都有电话专线,计算中心每天都要跟大本营保持联络,这天,由顾心芒负责汇报基地监测数据,电话一通,顾心芒就开口道:“您好,这里是醴泉卫星计算中心,运载火箭主动段光学测量任务的第一试验部,今日检测设备正常。”

“京市七机部火箭试验组,收到。”

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低沉有力,落在顾心芒的耳中,是遥远,而熟悉。

她一时僵僵地没开口,那头也是沉默着,几息之后,电流沙沙的声音里,终于传来一句:“辛苦了,顾同志。”

——

随着发射时间的一点点逼近,担负卫星跟踪测量和测控任务的,是部署在全国的六个测量站与发射场区。

各测量站对每台测控设备都在做多次的检查测试,光是数传机的6000多个焊点,南宁站汇报过来的数据,就已经检查了7遍。

“卫主任!”

突然,计算中心外一个同志神色匆匆地跑了进来:“勤务站的651系统,信号发生器突发故障,无法传输数据!”

卫来:“先别慌,信号数据处理这块,是谁在负责?”

顾心芒站起身:“主任,是我。”

“好,你先去检查一下设备,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再攻坚。”

“明白。”

一路上,顾心芒虽然表面淡定,但捏着工具箱的手心都沁了汗,这个节骨眼上,信号发生器出了故障,影响的可是整个发射场区。

顾心芒打开设备,用测量机挨个检查部件,她懂的修理原理,还是郁西川在修收音机时教她的,以至于她都没想到,后来能用在修理各种尖端设备上。

“是晶体振荡器的问题。”

一旁执勤的同志紧张道:“那问题严重吗?”

顾心芒抿了抿唇:“问题不小,不过放心,可以解决。”

这一句其实只是给他的定心丸,晶体振荡器涉及到整个651系统,可不是一个小部件,等她回去跟卫来报告时,直接说的就是:“卫主任,我们得马上成立攻关组。”

她话音一落,办公室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卫来示意大家噤声。

接起电话没多久,就见她神色坚定地回复道:“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电话一阖,顾心芒就见卫来的脸色变得无比严肃:“总理已经亲自批准,’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和’玄武1号’卫星搭乘专列,定于3月26日,从首都出发。”

“3月26日……”

顾心芒一看日期:“算上火车的运送时间,我们还剩下——七天!”

卫来认真看着她:“信号发生器至关重要,七天,能不能排除故障?”

顾心芒咬了咬牙,排查整个系统的晶体振荡器,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加上维修、测试,只有不到七天时间……

“如果攻关组到位,连续作业,”她看着卫来的眼睛,坚定道:“可以完成任务!”

——

接下来的时间,顾心芒和攻关小组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不仅要排除故障还要找到源头,保证一直到卫星发射时刻,都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故。

一直到半夜,基地的计算中心办公室里的灯都是亮的。

沈遥经过时,问了值勤战士:“里面的灯,有再多拉一排吗?”

“报告少校,已经接上了!现在里头亮堂!”

沈遥的军靴驻在窗外,目光透过玻璃窗格,看到里头坐着的纤细背影,倔强,认真,不屈服。

眉眼划过一丝欣笑。

“最近食堂供给科研人员的伙食,后勤都保障好了吗?”

郝连点了点头:“科研人员是最高优先级,不过……”话到这里,郝连顿了顿,看向沈遥,“少校,您为了我们基地的后勤保障,辛苦了!”

说这话时,郝连站了个致敬的军姿。

沈遥看他:“你应该感谢炊事班,他们辛苦。”

郝连抿了抿唇,道:“少校,我知道您为了给我们找补给,费了不少功夫。”

听到这话时,沈遥疑惑地看向他:“你说什么?”

郝连脸色一紧:“我知道,您不让我们说,炊事班班长也让我别跟您提,但是,您为战友和基地煞费苦心,我们怎么能一句感谢都不说!”

他的每一个字,落在沈遥耳朵里,都不合逻辑,她听不懂,但是原则,她知道:“既然让你别提,你就该信守承诺!”

郝连还是个愣头青小伙,让沈遥低声一训,道:“我愿意接受处罚!”

但是,让他不要说,实在憋得慌!

炊事班班长说自己不能跟少校提,免得她有压力,但是,班长跟大伙说了,心里都很感激:“如果说感谢的话,要接受处罚,我愿意!”

沈遥神色微愣,旋即,道:“你先回去值勤吧。”

郝连心里打鼓:“是!沈少校,请您……别去跟班长说,就是说,也别说是我讲的!”

不然,下次打饭,班长就给他颠勺了!

沈遥笑了声:“先回去吧。”

郝连这话,倒是提醒她了。

得找炊事班班长,聊聊伙食补给的问题了。

——

“准备测试信号发生器。”

顾心芒话音一落,指腹按在开关上。

今天是第七夜了,整个651系统都让她摸了个遍,如果这一次不能接通电路,等火箭和卫星进来,根本没办法如期落地。

执勤站外,攻关组的同事朝顾心芒打了一个准备就绪的手势,顾心芒深吸了口气。

“开始,通电。”

按钮按下的瞬间,发射场区上分布的信号发生器,依次应答,顾心芒目光凝在显示板上,看见每一盏微小的光点,悉数亮了起来!

就像这黑夜里的一颗颗星辰!

“顾同志,反应如何!”

顾心芒数了数,脸上绽开了笑:“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少!”

“正常了?!”

顾心芒抬头,朝他们坚定点了点头:“全部恢复正常!”

她话音一落,发射场区瞬间传来攻关组的掌声!

而就在他们这一片声音中,一道刺眼的光,从远方的路射了进来,顾心芒的眼睛不由避了避。

只见执勤的战士兴奋地看向门外:“是运载火箭和卫星的专列到了!”

顾心芒惊喜地看向穿行而过的专列,想起基地里的同志跟她说过,12年前,为了建这一条铁道,国家从各市铁路局抽调数百名技术精湛的铁路工人,6300名铁道兵一夜间突然“失踪”,秘密来到了西北,开始修建一条,在任何版本地图上都将不会找到的军用铁路。

在这片荒凉的戈壁滩上修筑铁路,没有人烟,没有水源,甚至连一片绿叶都不见。

黑旋风能将帐篷连根拔起,为了保住窝,铁道兵战士们只得是多个人趴在地上,一起用身子和双手死死拽住绳子。吃饭时,由于风沙太大,加之露天,只好几个人围在一起,各自扯起衣角挡住袭来的风。

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天,沙子能在眼睛里粘住。

尽管如此,一年后,这条从清水站延伸向发射基地的铁路,全线铺通。

这是一条希望之线,装载着我国数万名航天科技工作者,12年的心血。

一阵呼啸的鸣笛声,震破了这一片沉寂多年的荒漠大地,它终于迎来了,这个划时代的光荣任务。

运程四天四夜,这趟专列,终于缓缓地停在了发射场七号技术阵地的场坪上。

而与火箭和卫星一同抵达的,是所有在前线奋战的科研人员,以及护卫战士。

此刻,整个发射场都沸腾起了激动的掌声。他们发光的瞳孔中,映着这一趟列车里的火箭和卫星,就像在看一条巨龙,它安静地沉睡着,只等待龙吟啸天的一瞬。

基地的第一试验部和发射军团,负责运载火箭和卫星发射前的测试和实施,专列一停靠,他们就迅速到位,进行交接。

顾心芒远远地朝那片光亮处张望,不多时,就看到了司令李泽福的身影。

就在前一天晚上,他收到专列会在今天抵达场地的消息,今早天没亮就起来,一向在基地里连胡子都不好好刮的人,特意整装待发,在众人惊愕的眼神中,雄赳赳地亲自驾车,到车站去迎接专列。

而此刻,在他身边站着的,应该是本次卫星发射任务的总指挥——苏怀民。

顾心芒不由走近,却被一旁的护卫拦下了,她只好站定,一双眼睛盯着他看,在现代,顾心芒有见过这位巨佬的照片,此时他一袭棕色风衣,与人谈话时,眉眼温和,给人坚定的力量。

她心脏“噗噗”地跳,低头摸索着身上有没有纸和笔,要不要冲上去要个签名啊!

老天,她见到真人了!

顾心芒捂着心脏,眼看着苏怀民和司令往研究基地走来,她一双脚就像被钉在原地,怎么办,他们好像在谈重要的事,她不能去打扰。

“心芒!”

这时,不远处有道声音传来,顾心芒目光还黏在巨佬身上,没有回头去看,直到面前被一道高瘦的身影挡住,她不高兴地把人扯开。

“顾心芒。”

面前的人双手扶腰,低头看着她:“是我。”

顾心芒终于回过神,仰头,一束光影落下,是一副深邃清冽的脸庞。

她瞳孔瞬间漫起水雾,抓着他的手臂,指着不远处的身影,忍着喉咙的颤抖:“我、我看到苏怀民了!我看到他了!呜呜呜,能见到他,让我在这里吃多少沙子,我都心甘情愿!”

她边说,抬起手臂挡着眼睛,哭得浑身发抖,“让我修七天七夜的信号器,我也值得。”

郁西川拉下她的手,笑了声:“你不仅能看到他,接下来,你努努力,还能跟他说上话。”

顾心芒高兴得像个小孩:“真的吗!我、我能跟他要个签名吗!”

郁西川点了点头:“你让他签文件的时候,他心情好,就给你签了。”

顾心芒哭得咳了声,她不知道自己此刻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心脏跳得很快,应该是设备修好了,火箭和卫星到了,还看到了巨佬苏怀民。

她有种被快乐冲昏头脑的刺激,就在她跟郁西川张嘴说话时,忽然,眼前一黑,浑身的力气瞬间被抽走,浑身摇摇晃晃的——

“心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