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7页

栾布闻言,在两个孙子的搀扶下,走到那个沙盘前,凝视了一会,然后回忆了起来,道:“老臣旧在燕国,奉太宗皇帝命,辅佐敬王与康王,曾六次受命,走访渔阳、右北平、上谷诸郡边塞,以老臣之见,北虏倘若撤兵,其主力必自白檀出!”

栾布的手指,指在了沙盘上渔阳郡与匈奴接壤的东部。

“何也?”他解释道:“初,燕昭王设渔阳郡,渔阳地广而无县,至秦方设渔阳、白檀及泉州三县。而其中白檀为故秦大塞,有直道中通期间,可供人马快速通行!当初,臧荼伐韩广,既先下白檀,以堵燕逆去道,迫其决战耳!”

刘彻听了,点点头。

对于这些历史,他还是知道的。

事实上,在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边郡,都是不设县的。

这既是为了防备匈奴、东胡,也是出于加强集权的考虑,当时的边郡,就类似于后世的直辖市,是国君亲领,并且在当时,郡与县是分开的,郡、县是两个相对平等的行政单位。

在本质上来说,郡守和县令,地位是对等的,甚至某位重要的地方的县令的地位是高于郡守的。

所以,在战国时期的地图,边塞地区,通常都只有一个郡名。

而到了秦代,局面开始改变,秦始皇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一个人就管得过这庞大的边疆。

于是,各边境开始设县,并且移民。

这就是郡县制的开端,从此,郡成为了县的上级。

但在当时,边塞地区由于开发程度不够,人口稀少,所以普遍辖县只有个位数。

渔阳郡更是只有三个县!

隔壁的右北平郡更惨,干脆只有两个县……

而等到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为了打击秦帝国的统治,陈胜派遣了赵国人武臣去招抚赵地,武臣跑到赵国,在赵国旧贵族和豪强的支持下,稳定了赵国统治。

这个时候,武臣的心就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