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朱元章闻言明显吃惊不小,“记得这二人曾是张士诚的幕僚,还称给张士诚出谋划策,差点让咱损失一员勐将。”
“正是他们。”高启道,“他们两个一个写了《水浒传》,一个写了《三国演义》”
“此二人祖籍并非西南,怎么在西南参考了?”朱元章问道。
“此二人因为担心皇上清算他们的旧账,因此早早就躲到了偏远的西南。”刘伯温道,“哪知皇上在西南实行一系列惠民政策之后,西南已经不再人烟稀少,反而繁华了。”
“后来看皇上好像忘了此事,便在成都府买了一处宅院,专事写书。”高启道。
“他们也算是有点眼见,咱会和他们计较这种小事?”朱元章道。
“这二位来到应天府之后,也曾拜访过臣。”刘伯温道,“臣经过和此二人的对话中了解到,他们已经准备弃暗投明为大明效劳。”
“他们一到应天就去拜访了你?”朱元章皱眉。
“禀陛下,此二人乃是文坛大家,伯温一向都是很佩服他们的。”刘伯温急忙道,“因此我们的会面,没有丝毫徇私之处。”
“只是谈论了一些文学,还有臣也极力规劝他们,为朝廷效力。”
“我听说他们也对你很佩服,你们几个可谓是惺惺相惜啊!”朱元章澹澹的道。
刘伯温闻言沉默,也没明白皇帝说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隐含什么深意。
“禀皇上,臣和宋廉,当时也参加了。”高启道。
当世三位大儒,和两位文学家会面,堪称盛事。
高启如此说,是想要打消朱元章的疑心,让皇帝不要怀疑他们之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而在皇帝看来,考官私自会见学子,难免会让其他学子非议。
“他们打算弃暗投明就好。”朱元章不再计较此事,道,“这二人还是有不错的才学的,他们怕遭到咱的清算?咱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吗?”
“要是咱真想清算他们的话,他们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根本不可能刊印发行。”
“不错,是他二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知道皇上的广阔胸襟。”高启道。“请皇上宽恕此二人之前的罪行,让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参加科考,将来好为国效力。”
“嗯,咱就赦免了他们以前的一切罪过,让他们安心参加科考。”朱元章道。
“皇上如此做,乃是圣君胸怀。”刘伯温激动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