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落榜的宋应星

“自生火铳比鸟铳造价要高一些,一把要一两五钱银子。”

“眼下军器局有多少工匠?”

“152名。”

“这么少?”朱由检惊讶道。

实际上明朝的中央军器制造业的规模在不断地减少,到了这时候,基本上已经完全被地方武器制造局所取代。但是地方武器制造局制造武器必须要在朝廷的严密监视下进行。地方武器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代表了明朝武器的发展。

朱由检思索了一下,对毕懋康说道:

“伱先统计一下每个匠户擅长做什么,然后把缺的人数统计呈报给朕,朕从兵仗局给你调人!”

“谢陛下!”

“两个月内,朕要见到4000把自生火铳,质量一定要好,出了纰漏,朕拿你是问。还有,匠户的饷银不能克扣,一定要足额发放。”

“是!陛下!”

说完朱由检就走了。

回去继续投入到了伟大的翻译事业当中去了。他得在宋应星到来之前尽可能的多做一些准备,争取一下俘获他的心,让他摒弃走不通的科举之路,潜心研究科学技术,为大明帝国的再度辉煌增砖添瓦!

宋应星不知道在此时的皇宫里,正有一个人在为他默默奋斗。

二月廿八

今天是放榜的日子,他和他的哥哥宋应昇正站在榜下仰着脸找自己的名字。

从前往后找没找到,又从后往前找了一遍还是没找到。

哥俩默默地站在那里,听着四周不断的欢呼和叹息,觉得心如死灰。

想当年,哥俩也曾经辉煌过,一个乡试第三,一个第六,轰动奉新,被称为‘奉新二宋’。可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响亮的称号花光了所有运气,接下来的会试,挂科了。

这不,又挂了。而且是第五回。

十二年了!从万历四十四年一直考到现在!考五次!挂五次!

他想到了自己的天祖宋宇昂,他的高祖宋迪嘉,他的曾祖宋景。

对不起,尚书祖宗们,给你们丢脸了。

宋应星和宋应升相视一眼,默默地从人群中退了出来。

“可是没考中?”

一个人拉着他的袖子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