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紫英被活捉之后,冯紫英部降的降,散的散,大周军不但实力大增,还没了后顾之忧。
即便景怀帝部占据地理优势,在大周军前也没了任何优势。
贾赦练成了御风飞行,完全可以留下许岩部封掉景怀帝部的退路,自己越过宝瓶口,将粮草送至裴四海部,现下天寒地冻,裴四海部有了粮草,和许岩部前后夹击,都不肖作战,困也能困死粮草短缺的景怀帝部。
景怀帝部自然也知道目前情势,不敢再战。
现在司徒均不得景怀帝重视,司徒增自然抓紧机会立功。之前用贾琏要挟劝降贾赦未果,实在怪不得司徒增,但是司徒增也没立什么功绩便是。
这一回,景怀帝被困,司徒增将心一横,主动请缨做前锋,掩护父皇逃走。做这个决定,司徒增犹豫了很久,才下了大决心。
虽然最后关头,司徒均和永昌公主分道扬镳,但是之前的几年,司徒均好多政见都和永昌公主一致,光是这点,司徒均在景怀帝心中的竞争力就大大下降了。但是还有个就藩的六弟司徒境。
北疆虽然苦寒,但是司徒境曾经退过鞑靼兵立过功,而且司徒境手上有现成的兵马。若是日后司徒境带兵回京清君侧,夺回江山,司徒增却是一点竞争力都没有了。
在这种利弊权衡之下,司徒增做出了掩护父皇撤退,先立下一功的决定。
当然,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景怀帝部的将士早就被贾赦天神临凡的一战吓得肝胆俱裂,现在士气低落,哪里是大周军的对手。
司徒增拼死相搏,战死在平安山,司徒均护着景怀帝侥幸逃得性命,一路南下,逃往粤海。
次年二月,北疆尚未化冻。在司徒境蠢蠢欲动,想以整顿军纪,回京护国为由,想再收柳萱兵权。
这时候,柳萱已经是北疆总兵,连聂开城都该当听他的。何况柳萱早就得了贾赦的信,也有手下探子打听得京城及平安山一战的军情,岂肯还听司徒家指挥。
柳萱表面假意犹豫,暗中却盯紧了吕丰羽,终于寻到一个机会,除掉了吕丰羽。
司徒境算不得什么才能杰出之人,否则也不会在德州仓一案中险些被欧阳化利用,替欧阳化做了伪证。没了吕丰羽,司徒境虽有亲王衔,手底下将士却多听聂开城的。
司徒境以柳萱勾结逆贼,意图谋反为由,想撤柳萱兵权。同时,柳萱起义。柳萱带去北疆的二万将士和自己新招的兵士自是听柳萱的,原本的北疆守军也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拥护司徒境,一部分投靠柳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