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日如来挖墙脚,三藏海慧明王

自普贤菩萨之后。

大日如来仿佛抓住了诀窍,以当年赠于三藏之《心经》为题,与三藏辩经。

而与其说是辩经,倒不如说二人以对《心经》的感悟,相互印证。

场面还是比较的和谐的,毕竟大日如来与三藏还有些交情,更没必要弄的剑拔弩张...两人辩经,也让在场的众僧获益良多。

即便是二人收场之后,便是连带着佛祖在内的众僧,也尚且有些意犹未尽之意。

短短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可谓言简义丰,词寡旨深。

但不论是三藏还是大日如来,皆能从中得出自己一种不同的感悟,听之令人豁然开朗。

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只此十数字,便能无限向外扩散,更引得诸多旁论,令人沉醉。

孔雀大明王见猎心喜,半途而入。

以自身成名之卷《大孔雀经》为基,也加入到了论法之中,因为他受大日如来邀请,加入密宗,成为密教护法明王之首,故而...三言两语之间,便将经辩的内容引入密宗教法之上。

密宗的教法,其实在灵山一向不受重视...

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若是佛法不够高深者擅自修行,极易堕入外道,则遗祸无穷。

故而,一些不明所以的僧人对密宗为畏之如虎,甚至说其是邪魔外道,不是正途,难成正果。

因此,即便此刻端坐于大雄宝殿之中的诸佛与菩萨,修行密宗之法者,也是寥寥无几。

对此,密宗其实也很难辩驳,因为确实有些邪魔外道打着密教的名义招摇撞骗,再加上密教教主大日如来此前自锁浮屠山千年...形成这样的局面,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但似佛祖、观音菩萨以及孔雀大明王此等境界修为高深者,却早不限于一门一派,几乎可以说是样样精通...因此,当辩经的内容转变为密宗佛法之后,除了他们少数几位之外,大多是僧人...只能听得个一星半点。

甚至明明有些词语,从他们口中说出来是一个意思,可听到他们耳中,全又觉着完全不同。

不多时——

三人身后各显异象。

大日如来脑后升起一轮金阳,夺目耀眼,燃起金乌佛焰;

孔雀大明王菩萨身后五色神光轮转,叫在场众僧心里齐齐一紧,生怕这身光刷下来,把自己刷走;

而三藏身后则宛若大海浩瀚,汹涌澎湃,无边无际...又响起阵阵雷音轰鸣,似在诵念那三藏经文,细听之下,却又有不同。

佛祖聆听片刻,心说:三藏见道矣。

这应该是三藏根据自己佛法感悟,于那无字经上,所书之真经。

少顷。

三位高僧收了神通法力,大雄宝殿之上的异象,也就此散去。

大日如来双手合十,向三藏说道:“三藏佛法之深厚,不在贫僧之下...不知三藏可愿来我密宗,任一尊护法明王之位?”

不得不说,三藏是才,确实令人心动。

以至于大日如来忍不住当着佛祖的面,挥动了锄头。

当然,佛祖对此也并没有什么担忧之意,毕竟以三藏的性子...

“多谢佛祖,但还容小僧拒绝。”

大日如来对这个预料之中的答案,也并不感到意外,只是轻叹一声,道:“世人对我密教多有误会...何况我密教如今本也良莠不齐,贫僧有意革新,而后使密宗教法重归正途,而后传于三界...奈何教中弟子不堪大用,并无传经人选...苦寻多日,竟只有三藏一人最为恰合...可惜...可惜...罢了,人各有志,既然三藏不愿,贫僧又如何能强求呢?”

“此事就当贫僧没提过,就此作罢。”

哎呀!

这话一出,佛祖顿觉不妙。

众所周知,似三藏、杨戬、悟空以及哪吒此等生性桀骜之辈,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

那杨戬如今被玉帝一手拿捏,悟空对三藏更是信服...哪吒自他父王借塔之事之后,以往的隔阂也彻底消散...

本来如今该我收服三藏归心,怎却叫你横插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