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什么叫对“三界众生”的大爱;若是御弟没有同那玉华王交好

“是啊。”谛听毕竟不是万能的,“按说一个凡人的魂魄,本不应该逃过我的探查,除非是有人故意将他封禁...但这也会留下相应的痕迹。可这一次...若非是动手之人的法力修为已经能够达到完全将我神通屏蔽之境界,那么还剩下最后一种可能就是...我怀疑它的魂魄,已经不在三界之中了。”

“我更加倾向于后者,因为在三界之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神通者,会去用这样的手段,去针对一个天竺皇帝...”

谛听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法海与地藏王菩萨,也认为谛听所言不无道理,那么既然他的魂魄不在三界...那会是去了什么地方呢?

“魔界!”

法海与地藏王菩萨对视一眼,给出了答案。

有谛听在,魔界之中出现异变的事情,地藏王菩萨自然也是知晓的,当日他们在灵山大雄宝殿之中议事的时候,本也没有隔绝谛听的探听,就是让它将魔界的事情,告知给地藏王菩萨。

毕竟相对于天界与人间,冥界是最容易被魔界入侵的地方,如果说以往只是一个无天魔祖的话,地藏王菩萨与酆都大帝联手,自然不必畏惧。

可如今多了一个玉帝的魔界化身“奎刚法祖”,冥界的处境就没以往那么安稳了。

法海离开了阴山之后,又去了一趟灌江口...毕竟谛听与六耳猕猴神通虽然相似,但侧重点还是有些所不同的,再加上六耳猕猴眼下负责监察三界,希望可以有些别的收获。

但结果还是一样的,六耳猕猴也听不到天竺皇帝的魂魄究竟在什么地方。

此事一时也难以水落石出,法海嘱咐六耳猕猴让他分心在李世民以及西洲几位国主的身上,并且时刻探听魔界原本几处魔界裂缝的状况,若有异象第一时间通知自己。

听闻三藏法师来访,杨戬也放下了手头的公务,先来同三藏法师接洽。

两人一对视,便知道双方都是“魔界异变”的知情人,便交换了一下双方知晓的情报,互通有无,做到心中有数。

当得知不论是玉帝还是佛祖,都要在大劫来临之际转世投胎时,三藏法师与二郎真君同时陷入了语顿之中...一旁的六耳猕猴更是说道:“该不会就是他们两位为了有个借口下凡,故意做出来的局吧?”

应该...不会吧?

但法海与二郎真君却不知为何,在这一刻对玉帝与佛祖,都没有什么信心。

“唉——”还是杨戬轻叹了一声,“如果当真是那样,也好。”

他们这些人受点累也不是什么大事,最起码知道劫难不是真的,这或许对三界众生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怕就怕劫难是真的,他们两个趁机摸鱼也是真的。

但不论如何,他们两个都会尽好该尽的职责。

不过,如果这真是玉帝与佛祖两个人自导自演...那么就希望他们能藏一辈子别露出什么破绽,否则二郎真君的三尖两刃枪与三藏法师的九环锡杖,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对“三界众生”的大爱。

......

三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出使天竺的王玄策,也在今日返回大唐,王玄策去向李世民复命,悟净自然就是回到了大慈恩寺,向师父禀报此行收获。

“师父。”悟净见了师父先行礼。

因为有大圣留下的传音法器,悟净是与师父时刻保持联系的,故而师父从阴司得来的消息,悟净是知道的...而且关于他在天竺探查的一些基本情况,此前也是向师父禀报过的。

“师父请看。”

悟净直入正题,从自己的乾坤袋中,将天竺皇帝的肉身取出,放在师父面前。

“弟子暗中探查过天竺国陛下的尸身,并无致命的内外伤,也不是中毒而死...更像是他的魂魄被瞬间抽离。为了以防有什么纰漏,弟子将天竺国陛下的肉身也带来了...路过乌鸡国的时候,去向井龙王借来了定颜珠。”

悟净的能耐法海是知道的,除却定颜珠之外,其上附着的佛法气息,应当就是悟净在接到定颜珠之前,以自身法力蕴养天竺皇帝的尸身。

“天竺国陛下死后,国中产生了内乱...”悟净又向法师禀明天竺国中如今的现状,“国家一分为五,各自为政...当朝丞相欲意趁乱篡位,率领五万叛军包围皇城,王玄策单人匹马破阵擒贼...”

“而后玉华州勤王之师入京,玉华王辅佐太子登基,眼下天竺国中的叛乱已经基本平定...新任天竺国皇帝向大唐派出使臣,送上国书以及诸多礼物,想要同大唐结成兄弟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