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求不得”,一向就是佛门中人的宿命;《□□微服私访记》

司法天神。

在一定程度上,他是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天道权柄,直接降下神罚的。

也就是关于天子不能长生这件事情,并非是天条明文规定,只是一条潜规则...否则即便是三藏法师,也很难在这件事情上对皇兄李世民起到什么有效的帮助。

这种不成文的规矩,相对于他们明文定例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的。

提前更改国号的法子,应当是不会起到什么效用的,毕竟生死簿乃是天地人三书之中的人书,乃是实打实的先天灵宝,同封神榜与镇元子的地书,那可都是同一等级的法宝,自然会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

否则,当年生死簿上贞观纪元只有十三年,崔判两笔下去加到了三十三年....这其中的二十年时光,难道就不会死人了?

还是说,这二十年过后,再往后的年号纪元,还能从“原本”贞观十三年后续上?

如此一来,生死簿岂不是就乱了套?

况且当年更改的,其实也只是生死簿的副册,正册法宝,那是由酆都大帝掌管的...否则,仅凭他崔珏一个大判官,岂能动动手就给凡人加上二十年的阳寿,且事后还能跟个没事人一样在地府当值?

李世民人间天子不得长生,是不成文的潜规则,可是他擅自在生死簿上增添阳寿,那可就是实打实的犯天条了。

若非是酆都大帝给他背书,崔珏这个大判官,那也算是当到头了。

这些事情,杨戬自然是知道的...他虽然是司法天神,明面上的天条守护者,但对于崔珏这种有事儿他真上的行为,那也是要另眼相待。

这也算是一件近期的积案,梅山老六还为了此事,专门往阴司跑了一趟,向酆都大帝请教其中是否什么隐情...也正是酆都大帝说,这件事他是知情且默许的,真君神殿才没有纠缠此事,而是顺势销案。

崔珏本就是他提拔起来,况且这阳寿也是加在了“自己”身上...酆都大帝认为自己担下此事,那也是理所应当。

其实也就是李世民自己不愿意接受御弟三藏圣佛的庇护,这才要离开长安...本意是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度这一场“死劫”,以此来维持自己的帝王之心,不被消磨。

但随着这一路上的见闻,李世民才愈发明悟...相对于开疆扩土,征伐三界,这万民,才是大唐真正的基石。

根基若不得稳正,即便是再大的疆域,那也将会是空中楼阁,梦幻泡影,一触即破。

当他这些事情告知御弟的时候,却听御弟同样说道:“这便是贫僧不愿意做那高高在上的佛祖,宁愿行于三界的原因。”

而后,三藏法师接着说道:“但如今贫僧还是自证如来,真可谓是世事难料...但这并非是一件坏事。”

李世民与三藏法师心有默契,笑道:“一个三藏成佛枯坐于大雁塔之上,却有千千万万个唯识弟子,走向人间...这难道不是更大功德?”

法海也随之笑道:“若非如此,纵然是天庭旨意,这个圣如来之位...臣弟也是决计不会依从的。”

“所以皇兄...等你在民间看够了,等回到长安那一日时,或许就是我中华,真正变革之时。”

“但朕,不见得还能回到长安。”

这是李世民心中所想,当日他出长安,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憋着一口气...若是现在让他选,他还真不一定能毫不犹豫的就做出同样的选择。

这其实也还是个眼界的问题,再加上关心则乱...即便是李世民,也很难调整心境。

当年因为天竺国皇帝遇害一事,法海是向李世民告知过,让他尽量留在长安不要乱跑的...而如今他能放皇兄李世民离开长安,一来是皇兄李世民自己心意已决,他不便相劝;二来也是皇兄阳寿将至,确实是到了“死劫”;三来...就是跟着皇兄一起出长安的,是人教如今的代言人、太上老君的弟子——李淳风;最后,以他如今的修为,只要皇兄不跑出大唐的境内,他都能在第一时间及时赶到。

而且...还有悟净的一道分身,偶遇李世民微服私访...正巧这道分身在西游路上就是负责编撰话本小传的,便也就在暗中跟随,要将李世民的经历记录下来。

名字他都想要好了,就叫《□□微服私访记》,要说为什么空出两格来,那是等着陛下驾崩之后,将谥号亦或是庙号填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