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不如一声“皇叔爷爷”悦耳动听;贫

李茂被他的门客扛走之后,三藏圣佛便看向了白泽与梁山老妖,“你们两位稍候同贫僧一同返回长安。”

这两位毕竟不是什么寻常的小妖,法海还不放心让他们脱离了自己的视线但他们真要是趁机逃走了,法海也不是没法子找到他们。

白泽与梁山老妖知道轻重,白泽更是向着三藏圣佛说道:“老朽久仰大唐文化,只是一直碍于自身妖族之身份,此前未敢贸然搅扰”

梁山老妖听了白泽之言,连忙在一旁附和道:“贫道也是一样。”

他们这边儿向三藏圣佛表明心迹,张果老与许敬宗也连忙上到跟前,向三藏圣佛见礼。

张果老还好一些,他毕竟见过三藏圣佛很多次但许敬宗就不一样了,如此近距离的面对面相见,还是头一遭,故而一时难掩激动。

“听闻许大人好文笔。”

李世民干预修史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当然留下了痕迹的。

但在这个世界,也算是及时悬崖勒马,此事依然是告一段落但许敬宗这个“佞臣”的名号,却也算是留下来了。

但那如果法海没记错的话,这位许敬宗在他的那个世界里,也正是凭借此事一路高升,甚至被李治拜为了中书令,官至宰辅,位极人臣。

对方的人品或许欠佳,但也正如李世民所见,他的能力与才华都是实打实的。

听到三藏圣佛说自己的“文笔”,许敬宗当即就是一脸的苦笑,道一声:“当年下官误入歧途,如今已然悔改”

“阿弥陀佛。”

法海却微微一笑,“世人皆说当年修史之事,错在汝可若是皇兄他本人没有这个念头,又如何能够引得许大人你铤而走险?”

什么是因果。

这就是因果。

如果不是李世民三番两次提起这件事情,这事儿也不会被许敬宗放在心上,退一万步来说法海就不信,当初动了邪念只有许敬宗一个人。

只不过是他动手最快而已。

即便是没有许敬宗,也会有王敬宗,刘敬宗来做这件事情修改国史的根源,还是在李世民的身上。

甚至极端一些,站在天子与臣子角度上来看,许敬宗的所作所为,似乎并没有错毕竟身为一个臣子的本分,就是为君排忧解难。

许敬宗帮李世民修改国史,不正是如此么?

相反,那些阻碍李世民的臣子,是不是才没将李世民这个天子,放在眼中呢?

嘶——

许敬宗听了三藏圣佛之言,更是倒吸一口凉气但随后他就缓和了下来,毕竟这样的话,也就只能是三藏圣佛来说一说了,许敬宗这会儿当然不敢附和。

身为臣子,妄议君王,也是大罪。

当然私下里他们也没少开过小会。

但是有些东西私下里讲讲,都有可能走漏风声,招来杀身之祸更别说是如同三藏圣佛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都敢编排李世民的不是。

不过这样话即便是传到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也只会抚掌一笑,“御弟说的没错,当年确实是朕的错。”

李世民绝非是一个害怕趁人错误的皇帝,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下,也会非常诚恳的承认自己的一些不足但也同样,他在私下里也会抱怨与发泄。

这一点,已经去世,又在阴司任职大判官的魏徵与长孙皇太后,可以互相佐证。

因为很多时候,就是魏徵在人前批评得李世民认错,然后下了朝,李世民就在长孙皇后面前,狠狠骂这个老货,作为发泄。

“贫僧门下有个弟子,法名唤作悟净,他在书画一道上颇有造诣平日里也喜欢雕琢一些话本”法海看向了许敬宗,道:“是他曾经看过许大人写的文章,在贫僧面前夸赞过。”

“久闻悟净禅师大才”许敬宗也连忙说道,“悟净禅师关于西游路上的各册传记,下官也是经常拜读的不知能否有机会,前去拜访悟净禅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