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第66章

“公子只应见画,此中我独知津。”

这人,这景,让郭嘉有一种画下来留作纪念的冲动。然而,他要是真画一幅荀文若沐浴图,怕不是会被荀家人拍死,还有百分之百的几率,被荀彧的小迷弟陈群提着剑追杀。

从昨天晚上到此时此刻,无论郭嘉,还是荀彧,都没有和对方说过一句话。

他们闹别扭了,很严重的那种。

昨晚,郭嘉写了一份文书,希望改革选官制度,建议曹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就是在现行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之外,再增加一个当官的途径,通过笔试、面试、试用期筛选官吏,三项考核都达标,才能授予官职。

其中笔试包括:公文写作、汉律、诗书经史,外加偏重于时政和治理民生的策问。还有一个加分项:射御、礼乐、耕植、术数、军务五选一,随便参加哪个都行。

选拔,选拔,选的对象是没有官职在身的士子,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

至于为什么只选拔士族子弟,而不是像后世一样,只要身家清白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当官?因为这是东汉,士庶不通婚,良贱不通婚的东汉!郭嘉自问没有能力一个人挑战整个时代。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调整一下汉律中的选官制度,增加一项,其他的,以后再慢慢改变,当然,郭嘉只想尽可能的发展生产力,提升物质水平,丰富精神世界,让生活更美好。并不是要搞什么脱离时代的改革。

哪怕是这样,也遭到士族的领军人物、荀彧的强烈反对。

荀彧的门第首先就不容许他支持这种跳过世家大族,直接选拔人才的新制度。而他对汉室的忠心,促使他维护大汉的律法,包括汉律中的选官制度,坚持以察举制为主,征辟制为辅,把品德作为衡量人才的第一标准。

所以,尽管荀彧认为“考试”的内容挺全面,这样确实有助于选拔实用的人才,但他依然非常严肃地要求郭嘉销毁文书。这东西一旦递到曹操的手中,要是没被采纳还好,万一被采纳了,郭嘉势必成为世家大族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那种。

郭嘉当然知道,要办成这件事没那么容易,但察举制选□□的人才,除去少数像荀彧、荀攸那样的能人,大多数人都有很严重的问题,或者品德高尚,但不会做事,或是只会高谈阔论,不理庶务。或者就是投胎技术好,做官一无是处,或者举秀才,不知书……

要不是一大半官吏都是废材,派不上一点用场,上回出征,他和戏璕至于忙成狗?就比如张榜安民之类的事,那些投降的官吏就只会在一边看着,能帮上忙的没几个。

荀彧面容端肃:“郭奉孝!你不知道商鞅是什么下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