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页

不过对于此行,杜赫等人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首先是安全并威仪方面,一定要大加重视,因为这关系到的绝不只是沈哲子一人并沈家一户。其次就是长公主并阿秀小郎君,这一次便不必跟随,留在寿春为好。第三就是归期一定要提前确定,届时不必劳烦台中并宿卫相送,淮南亲遣卫士南下迎接。

听到杜赫等人这些要求,沈哲子也是忍不住的感慨大生。他自然能够确定今次归都不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如此作态反而会加重台辅们的不安,但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淮南群情便难安定。

无论如何,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那也就没有什么好拖延的,事情越早解决越好。所以沈哲子一面命人飞报江东,一面挑选随员,在淮南两千锐卒护卫下,离开寿春缓缓向南而行,准备先在梁郡稍作停顿,等待台中正式发出诏令宣召。

如今的沈哲子,一举一动都广受时流关注,今次归都更不可视作简单的游子归乡或是串门走亲戚。所以当他的仪驾离开寿春之后,动向如何便即刻风传南北。

而台中这一次反应也是堪称敏捷,当沈哲子仪驾离开寿春的第三天,台中谒者便已经手持诏令飞骑奔迎,将诏令送到沈哲子面前。

由此也可见台中对淮南形势关注之密切,可以说是沈哲子这里刚刚有行动,台城便派出了谒者日夜兼程而来。其消息传播之迅速,甚至打破了技术和空间上的限制。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1042章 公卿趋迎

慕容恪今次有幸跟随沈大都督一起前往江东,心情也是多有忐忑兴奋。

他在寿春虽然处境尚可,但是作为质子的本质不会改变。所以想要维持当下这种还算不错的处境,除了仰仗都督府的善待和背后势力的支持外,自身也要保持超高的警觉性,随着环境变化而做出准确且及时的应对。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他就必须要对淮南和江东的形势有一个准确且深入的了解。如果没有这些认识,做得越多,反而会错的越多。

在寿春待的这段时间里,慕容恪所感受到都是晋祚正面方向。从人物而言,淮南都督府上到沈大都督,下及群僚并普通民众,都有一种鲜明的昂然进取的面貌。

若仅仅只是一两个人那还倒罢了,可是当他目之所及能够看到的所有人都怀着这样一种精神,则就意味着世风确是如此振奋,催人上进。在这样的环境中姑且不论能力如何,一个人若懒于进取而不能与环境协调,本身就有种负罪感。

再从民生来说,寿春包括整个淮南地区,给慕容恪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繁华,耕织商贸无不昌盛无比,士农工商也都各自努力,认真维护且享受着这一份繁荣。

言及实力,这是慕容恪感触最大的。当慕容恪来到寿春的时候,淮南王师主力早已经布及中原与河北,让他没有机会得以一窥王师强势全貌。

但淮南王师那种坐言起行的强大执行力还是让他大感震撼,寿春这里刚刚与辽地达成共识,紧接着河北便传来王师大胜、再下邺城的惊人战果!

王师今次大胜,给辽地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在河北捷报抵达寿春未久,慕容恪也很快便接到来自辽地的家信,原本羯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强度直接下降了几个档次,让慕容部在久困之下终于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