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页

“那就静待沈维周归都好了,皇太后内诏律言,一纸飞出,顷刻虎狼之众集于都下,难道江北精勇还比不过历阳?诸位也都无需再议,各自散去归家为沈司空祈福,若是其人真遇不测,来日众位与我同系廷尉问罪吧。”

褚翜这会儿心情恶劣到极点,眼见众人还有推诿观望姿态,忍不住便冷笑说道。

而这话也揭露一个事实,如果他们畿内之众不能最快拿出一个折中方案达成统一,一旦沈维周回来有了分头击破的可能,他们这些人只有献媚求饶的份,前程如何,都要看其人心情好坏。

所以留给他们的时间委实已经不多,在江北庞大压力之下,他们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凝结成一块铁板,尽最大努力不让江北之众有充足理由南下。

毕竟跟江北比起来,都下这些骚乱仅仅只是小患罢了,这也是庾翼和王允之敢于趁火打劫的底气所在。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两人背后各有依仗,庾翼背后荆州暂且不提,王允之也全非虚弱,且不说被他控制的那些时流人众,单单他裹挟起来的大量青徐侨民,也是在对抗江北的时候不可或缺的力量。

若是换了两个寒素出身将领,甚至就算陶侃还没有死都不敢这么做。像是此前的王愆期,仅仅只是一瞪眼,结果就被拿下没商量,因为他不属于当下这个游戏规则。至于现在的沈氏之所以令人侧目警惕,就在于已经拥有了破除这种规则的能量和苗头。

所以,随着皇太后发出苑诏,摆在台臣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怎么平乱,而是必须要全力阻止江北兵众南下。与之相比,其他所有纠纷都成了次要问题。

第1097章 太后震怒

皇太后究竟有没有召梁公沈维周南下平乱,不独让外朝台臣们深感纠结,就连皇帝对于皇太后的作法都感到不解。

“目下畿内动荡不安,虽然还不及往年酷烈,但也是岌岌可危。这种情况下,正需强臣良佐入拱定势,何以母后只召小舅,不召姊夫?往年姊夫便能以孤少之众力挽狂澜,何况如今,他若是过江入都,目下还有何人敢于哗噪?”

苑中殿堂内,最初的惶恐淡去后,皇帝也渐渐恢复了一些思考能力,且说出的话不乏条理,可见过往这些年也非虚度,最起码在面对这种内患问题上是真正思考过且有所得。

皇太后这会儿又恢复了雍容姿态,在听到皇帝的问题后,脸上也流露出些许嘉赏之色:“恶事频生,人心动荡,皇帝你还能归于笃定,有所思断,可见年齿也未虚长。但这件事情,你还是想得过于浅表。”

“畿内眼下所扰,一在强梁骚动于近畿,重臣都受波及。一在琅琊乡众骚乱,群情激涌。这两桩事看来虽然都是麻烦,但是深究根本,也远远谈不上大患。或有强人祸心奸藏,欺我母子深居宫苑不与外通,因是以此厉态而逞私欲。”

皇太后临朝经年,也并非完全的智薄于人,虽然此前因为变故陡生兼之心怀阴影而惊慌不已,但在冷静下来之后,对于局面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你姊夫诚是社稷柱石雄臣,皇帝你有此强佐,可谓福分不浅,若是当年先帝有此……唉!”

思及先帝旧事,皇太后又是忍不住长叹一声,待到情绪稍有平复,才又继续教诲皇帝:“正因你姊夫乃是国之重器,所以才要用之得宜,不可轻率妄动。疥癣小疾用以虎狼之药,即便药到病除,大概也要虚不受补。皇帝你尚且记得江北尚有维周,难道那些内外佐臣不知?我如今只召你小舅,便是施以缓药,殿外群臣大凡还稍具才器,自当以此为警,从速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