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好文当然是和哥哥在闹变扭了,不过武好古不会和潘巧莲说这些,只是笑道:“他事儿多啊,沧州州治要移往南皮,要在南皮构筑新城,还要在沧州检地派府兵役……可得好好干啊!”
沧州托了界河商市大发展的福,这几年也阔起来了。而且境内又安置了许多骑士老爷,其中不乏拿到官身的真老爷。一州之内,可是官人遍地,富豪无数。原本的清池县城实在太寒酸,不适合再做州治了。于是高阳关路的安抚使去年就上了奏章,提出将沧州州治前往北流黄河边上的南皮县,并且在南皮筑城开市。现在赵佶已经批准了这个建议,具体实行就落在了武好文身上。
这可是白送功劳啊!武好文兼着海路帅司,可以动用界河商市的资源,修个县城还不跟玩似的?用得着那么急吼吼年也不过了就去清池县城?
潘巧莲是大家族出身,早就见惯了大宅门中的勾心斗角,怎么会看不出两兄弟不睦了?而且她也隐约能猜到原因……一定是为了家里的老三武好德啊!可这事儿又能怎么办?说都不好说的。
正在场面有点尴尬的时候,守在河岸边上的武诚兰一路小跑着就过来了,到了武好古身边才低声道:“宣帅,我七哥他们一家到了。”
武诚兰的七哥就是那个在海州创业成功,当了农业资本家武诚昌。是武好古把他招来界河商市过年的,顺便还有个非常重要差遣要派给他去做。
“你七哥就是我七叔啊!”武好古立了起来,“行了,今天就且到这里吧……咱们都去和七叔一家见个面。大姐,你去安排酒席,上洛阳水席。”
第九百六十三章 伤天害理资本家
洛阳水席起源于隋唐的寺庙,开始的时候以素食汤菜为主,口味清淡。后来传入宫廷显贵之门后就配上了不少山珍海味,但是仍然走了清淡的路子。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健康低卡路里的饮食。再到后来洛阳水席又进入民间,就不那么讲究了。各种大荤大油水的食材都加进去了——民间百姓吃水席一年难得一回,当然是油水越大越好了。而王公贵族们是天天吃,真要油水太大了可就得三高了。特别是到了宋朝,洛阳又成为了退隐的大臣权贵们扎堆的地方,各种园林式的豪宅密布城池内外。这票大人物可都是不爱运动的,所以出于养生的需要,上档次的水席也就越发清淡了。
灵魂来自后世的武好古现在稍微上了点年纪,也开始讲究养生了,这个时代可没有治疗三高的化学药物,就得靠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所以清淡的水席,也就成了武家餐桌上最常见的菜式了。
而今天到访的武诚昌年纪更大,都四十多岁了,也到了保养的年龄,可不能和武好文那个“食肉动物”相比。所以武好古就让家里的厨房准备了清淡的水席,也不是那种讲究排场的二十道菜的水席。而是简简单单的四道汤菜,四道小炒,汤菜交替,荤素各半。主食则是一小碗米饭,没有上酒,只是用云雾山茶代替。
另外,西门青还叫厨房弄了几条刚刚钓上来的界河大鲤鱼,片成薄如蝉翼的鱼鲙,一盘盘的端了上来。
武诚昌虽然发了财,但也没有胡吃海喝(估计也舍不得),可能还时常下到田间地头,所以依旧是一副又黑又瘦的模样儿,只是神采有点飞扬,不再是当年初见时的萎靡样子了。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两个好字辈,都是他的儿子。一个名叫“好友”,一个名叫“好朋”,都是武好古的同族兄弟,在族中的排行分别是“十五哥”和“十九哥”。不过白波武家自从一拆为二后,迁移到海州的这支,因为不再是义门模式,所以族人之间关系有些松散,各家弟兄也就不再以族中的排行称呼了。所以武好古在席间就管武好友、武好朋叫“大哥儿、二哥儿”了。
这两位“武大哥”、“武二哥”都是年轻力壮好胃口,一筷子夹起一小片鱼脍,而是几片儿一夹,蘸上调料就塞进嘴里,大口咀嚼,看着都让人胃口大开。
武诚昌也夹起一片,蘸了点调料放进嘴里,冰鲜嫩滑的口感顿时在口中扩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