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八方云动(四)

两红旗和佟养性的汉兵在海城河一战中被击败,损失不小,汉兵更是军心不稳。

有鉴于此,硕托率两千真夷入城稳定军心,也是镇压威慑的作用。

内外结合、挫败明军攻城企图,岳讬等人的计划与努尔哈赤的基本相同,但实际情况却出乎岳讬、硕托等人的意料。

明军倚仗兵力和火器之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渐地收拢包围,以壕沟、营寨将海城围困了起来。

城内的敌军和城外的两红旗也曾配合行动,但激战之后却未能打破明军的围城作战。

说白了,在明军从城南开始,张开两翼,再逐渐合拢的过程中,海城的建奴和汉兵是有机会冲出,或者说是逃出去的。

但明军尚未攻城,便弃城而逃,这是岳讬等人所不能接受的,也是努尔哈赤未曾下过的命令。

所以,存着一丝侥幸,也有不敢违抗军令的恐惧,硕托和佟养性便眼睁睁地看着海城被明军紧紧包围起来,成为了坐困笼中的老鼠。

面对着壕沟坚寨,硕托和佟养性已经息了出城冲击的心思。城外的两红旗也被隔离,凭两红旗的实力,已经无法撼动明军的坚固防御。

现在唯一的希望便在辽沈的援军,如果大军赶到,还有击败明军解除围困的机会。

如果大军也被击败,那海城不用强攻,再围个一两月,就是弹尽粮绝的死地。

“明军也不敢轻易攻城,担心伤亡惨重吧?”对硕托的疑惑,佟养性强颜一笑,说道:“汗王亲率大军前来,明军岂能不加以重视?定然在养精蓄锐,不会轻易攻城,以至挫折了军心士气。”

硕托点了点头,表示接受佟养性的指示,紧接着,他眸子一缩,伸手指着说道:“看,大纛旗——”

佟养性赶忙转头,便看到一杆大纛旗正在城北的大营中树立而起,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古代军队里的大纛旗,与正方形帅字旗、长方形三军令旗一样,都是表示元帅及大本营所在地的。

也就是说,明军的主帅已经移至城北大营,目的昭然若揭,亲自指挥与辽沈援军的作战。

这样看来,明军暂时是真的不会攻城了。佟养性想到这里,暗自松了口气。

城内的情形并不是很乐观,粮草物资只够坚持一个月,还是减量供应的结果。

表面上还看不出军心摇动、各怀心思的迹象,但却是硕托所率的两千女真军威慑的作用。

如果明军开始攻城,防守稍有不利,佟养性知道,肯定会有汉兵反水。人心如此,也是无法改变的事情。

城北大营中,随着大纛旗的树立,也向围城的各处营寨发出了明确的信号。看这里,这里才是指挥中心。

令旗摇动,各营依次应旗,将士们看着旌旗招旗,发出“吼,吼,吼”、“杀,杀,杀”的吼叫。

在中国古代,军队中有战吼的传统。也就是用大声的吼叫提高士气,震慑敌人。

从心理学分析,大声的吼叫,对,是吼叫不是尖叫,能够降低人的恐惧心理,振奋自己的精神。

而在战场上,越是震耳欲聋的战吼,越说明己方的兵力是多么雄厚,战力是多么强大。人多胆壮嘛,对于新兵菜鸟来说,也有这样的作用。

其实在现代战争中,也有类似于古代的战吼。比如冲锋时所吼叫的“冲啊,杀呀!”,以及电影中最常听见的俄国人的“乌拉”,小日本的“班哉”等等。

明军并没有军方规定的正式战吼,“万胜”和“威武”算是,“冲啊杀呀”也可以。

直到皇帝闲着没事儿,琢磨了一下,觉得军队正规化嘛,这辽东明军的战吼也顺手统一吧!

观战助威时用“吼,吼,吼”,瞪目张嘴,以枪杆或战靴顿地,很有点毛利战舞的味道。

冲锋厮杀是就用“杀,杀,杀”,同样是瞪眼咆哮,简短有力。

当然,你喊错了也没事儿。冲锋的时候,你喊出别的也不惩罚。

按朱由校的话说,只要能提升胆气,只要能震慑人心,你喊的再粗鲁,也没关系。

毕竟各地有方言,兴许就有自己最能接受,最能受到鼓舞的呢!比如四川人,可能听到“雄起”就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