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

在任何时空,想要扭转观念,推动变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像昔日庆王那样,自上而下地推手,兀自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在他身故之后被彻底清算;四皇子昨夜选择了自下而上的手段,想用散发书籍的方法开启民智,让百姓们自发地领悟,这一步子迈得太大,其中必然会有与这摊主类似的,完全不能理解这背后的深意,只道是这一切与他们无关……

贾放尽力调整心态,告诉自己,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四皇子昨夜做这样的事,就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并且做好了承受损失的准备。散出去这么多本书,哪怕只能引起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注意,就已经达到了目的。

可是真遇上了这种事,贾放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沮丧——这原也难免。

他转身去了位于打铜巷的百工坊,熟门熟路,直接进后院去找他熟悉的那些工匠们。

谁知以往热闹的院子里这会儿静悄悄的,人都不知去了哪里。贾放转了一圈,方才发现工匠们都聚在他们日常议事的大厅里——这座大厅,也是贾放惯常给他们讲解构造图和原理的地方。

贾放进厅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留意到他,相反,工匠们人手捧着一本书,有的正皱着眉头看书,有的趴在桌面上写写画画。

但贾放知道他们的老底,这百工坊号称聚集了天下最好的工匠,但这些匠人里,有一半是半文盲,大字识不了一箩筐——让他们看书,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贾放也没吱声,悄悄靠近铜匠老童,看他极其笨拙地拿着一枝秃头笔,将一张纸铺平了放在一本书跟前,正在纸上画着一个又一个奇奇怪怪的图形。老童也是识字不多的匠人之一,看起来他正在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别人讲过一遍的书上内容,画成一个个“鬼画符”,以便自己记住。

贾放再一看,老童面前的书,不是别个,正是《万物之理》。

悄悄地看了一圈,贾放发现,这些匠人竟然人手一本《万物之理》,人人聚精会神地阅读,似乎都在啃“硬骨头”。

“三爷,贾三爷!”突然有人发现贾放进屋,这大厅里登时热闹起来。

“三爷,俺在这书上看见了你说的摩擦,摩擦!俺懂了,俺都懂啦,为啥三爷一定要整那铜轨!”

“哈哈哈,当时觉得好稀奇,现在俺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啦!”

铜匠则一伸手,赶紧拉住贾放,激动无比,“三爷,好不容易看见您,讲讲,给咱讲讲,这‘定滑轮’和‘动滑轮’,究竟是啥子区别……”

贾放一挥手:“大家不要急,一个个来,我一个个解答,个个有份,绝不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