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页

听着张越的话,徐荣浑身都是轻飘飘的,连忙摆手道:“老夫只是尽些本职,做些本份之事而已……”

心里面却是高兴都找不着北了,他致仕后在这阳里辛辛苦苦,建起了这乡校,让全亭上下都信服他,遵从他,花了不知道多少时间,才把这个事情办好。

为的不就是有一天,能够在其他人面前炫耀一番,让人传颂他的名声吗?

可是等了好多年,徐荣也没听说过,有哪个文人在长安城里称颂他的贤名。

这就让老将军很不高兴了。

如今,这些来自长安的贵公子,若是回去以后能帮他宣传宣传,也算不错。

“可是……”张越却话锋一转问道:“晚辈等在阳里之外,所见田野之间,多奴婢劳作,而不见本亭农夫耕作之身影……未知此乃何故?”

徐荣听了,哈哈大笑,道:“此事易也,阳里之百姓,凡年二十三以上,非吏即士也!”

“老夫的四个儿子,如今就俱在居延戍边!”说到这个事情时,老将军的脸上已全是骄傲之色。

能将四个儿子全部培养成人,而且俱都继承自己衣钵,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荣誉!

家庭能世代出武将,这是评价武将世家的基础。

“至于耕作嘛……”徐荣轻轻一叹:“好男儿,岂能躬耕于田野之中,这天下有着大好功业在等着好男儿去夺取,所以,这阳里上下,无有农夫矣!”

“即使是孤儿、失亲之子,乡亲们也会领养,视若己出,送吾这乡校受训!”

“蒙童之时学识字、计数,稍长至成童,则学行伍之术,阵战之法,年二十三即应募于朝廷……只有少数不成才的人,才去做官吏……”

“而诸出阳里之士,虽远在万里之外,也会关心乡亲福祉,每岁取其俸禄、军饷之得十一,以托于吾,以养孤寡,以兴乡校……”

听着徐荣的叙述,刘进等人的脸色都是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