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宁

“那就走吧,”顾怀轻拨马缰,“过了松亭关,就算是进了宁王的封地,看此地守军数量,硬抢怕是有些难,既然如此,就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来个生米煮成熟饭,先把宁王骗到手再说。”

他笑了笑:“现在就只能希望宁王好骗一点”

……

宁王,朱元璋第十七子,排行虽然低,但却是最受重视的藩王之一,这一点从受封大宁就能看得出来,因为这里直面辽东。

北边的藩王,加起来其实也就那么几个,手底下除了藩王三护卫还有其他兵权的,满打满算也就燕王和宁王,所以朱棣不是没打过这十七弟的主意,在起兵之初就写了一封密信细数朝廷的不公不义,想要宁王出兵相助起来一起造反,但这封信却犹如石沉大海一般,半点回音都没有。

想来也是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北边有朱棣在那儿,怎么想朝廷削藩都不会先动他,朱棣要起兵造反那可真是个大好消息,朱棣赢了自己就能隔岸观火,朱棣输了自己就老老实实听话便是,反正轮不到他吃亏。

起兵?起个屁。

大宁古会州地,东边是辽东,西边连着宣府,乃是兵家重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在诸王之中,也就略逊带兵出征漠北的燕王一筹,按道理说这样的人物应该倍受朝廷猜忌,而且该走在被连削的五王之前,但宁王到现在还好好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宁王太听话了。

先帝驾崩,新帝要削兵权?交!除了宁王三护卫,大宁的驻军全部交给朝廷派过来的将领,关防之类的也全交出去,在这一点上宁王简直比朱棣手脚干净多了,朱棣还会在军中安插旧部、插手后勤,宁王就真的是眼睛一闭什么都不管了。

然后就是今年连削四王的消息传出来后,朝廷要没收他的三护卫,宁王也是眼睛都不眨地全部交了出去,如此尽忠体国,朝廷实在不好下手。

一直到上个月真定一战落幕之后,朝廷又下了旨意召诸王入京,宁王才第一次表现出了抗拒的态度,别说上路了,连王府都不太想出。

他是听话,但他不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宁王现在兵权被削得干干净净,几乎孑然一身,那顾怀和朱棣为什么还要打他的主意?

原因很简单,因为宁王除了地方兵权以及藩王的三护卫,还有一支在这年头堪称最强大的武装骑兵。

朵颜三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