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页

其中几人的文章,更是切中时弊,富含远见,让李轩都有了不小的启发,甚至心生警示,注意到了一些因变法而导致的问题。

李轩不管这些进士们心里怎么想,只要这些人能理解他的学问,明白他的施政方针,就是可用之材。

且如今在他的‘护道天眼’观照下,能够在浩气成分上瞒过他的儒生越来越少。

除非是极天之境的天魔之属,才能在他面前不漏任何形迹。

也就在春闱结束之刻,大晋在北方推行的杂交冬小麦,已陆续成熟收割。

虽然天地间依旧寒流肆掠,可绿绮罗与绝罪研究出来的杂交麦,还是爆发出了惊人的产量。

一亩上田在充足的肥料灌浇下,基本都能达到十石,甚至十二石的惊人产量。

消息一出,整个朝廷都为之沸腾。

在丰收前的数日,朝廷六部九卿衙门都为之一空,所有官员与新进的进士们都跑到了乡间,去看那些麦田。

他们初时不能置信,可当他们的脚步遍及北京城周边,发现那些种植杂交麦的小麦田里,全都是沉沉的麦穗时,所有人都惊喜不已。

这杂交麦的意义,与土豆,红薯,高粱的意义又不相同,这可是北方人的主食,是可以积年累月的食用,真正可以活人亿万的食粮。

这些官员们大多都还没想到粮贱伤农一事,只是单纯的为丰收惊喜,认为天下百姓衣食无忧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这也将是三代以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也就在这一天,首辅陈询亲自领百官奏请,欲将五军都督府名下的‘神农院’与‘天工院’都转入内阁辖下,改名为神农寺与天工寺,位比九卿。

李轩激烈反对,最终与陈询等百官达成妥协,得以进一步调整南直隶诸地的官职。

而此时无论是摊丁入亩,还是官绅一体纳粮,又或是田地累进税制,都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李轩认为试点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沿运河与长江的几个关键省份,都已在他的掌控之下。从上到小都是变法派,且严整过吏治,官场风气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