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阳谋【2/2】

“《超体》?”

在阅读完开头之后,哈维顿时来了兴趣,也不顾张牧在场,当即便默默的看了起来。

看着哈维那兴致勃勃的模样,张牧知道这回的事情算是成了一半了。

想到这里,他这才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

其实张卫平之前对《调音师》的评价并没有说错。

《调音师》能有如此多的票房,并不是电影的成功,而是因为宣发的成功。

张牧本来也没有想到能有这么多票房,只是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这才阴差阳错的用上了种种后世的宣发手段。

可以说张牧利用大片级别的宣发,塑造出了一部伪大片出来。再加上电影质量本身够高,稳重了口碑,这才有了后来的票房。

不过此事不可复制,即便是张牧也没有把握可以再来一回。

所以关于下一部电影的选择,张牧便需要慎之又慎。

这段时日,他回想了一遍后世的记忆,发现自《英雄》开启国内电影行业的复兴之路后,直到08年为止,国内票房上亿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大片!

大阵容、大投资、大宣传、大场面。

只要能有以上这些因素,即便电影本身的质量一般,最后也能有一个不错的票房。

像陈诗人的《无极》,便是最好的例子。

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进入新世纪后,观众的影视审美不成熟,导致大部分观众一味的追逐大片,只愿意为大片买单,

而观众的观影品味,则又决定着电影票房的上限。

于是国产大片,便在这個时间段层出不穷。

什么是大势,这就是大势!

否则若是仅凭电影本身的质量,那《疯狂的石头》的票房,怎么说也应该是《无极》与《夜宴》的几倍才对。

当然,后来随着观众的审美快速成熟,这种大片很快就没人买账了。

但是在此之前——这就是风口!

所以张牧在审视了一遍之后,才会选择了这部《超体》。

没办法,大片无非就科幻、灾难、战争、动作这些,张牧的能有的选择余地并不多。

另一边,哈维也终于看完了剧本。在发现文件上已经有工会的标记后,他只能遗憾的熄灭了某些心思。

于是只见他合上剧本沉吟了片刻之后,忽然眼神玩味的看着张牧,冷声道: